梅县区节水抗旱不松懈 保耕保管保收成
近期气温偏高,降雨偏少,梅县区多地出现重度干旱的情况,为此农户们积极行动,实行保耕保管抗旱措施,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跟随农技人员来到田间地头看看。
记者跟随我区农技人员来到南口镇车陂村的水稻种植地,只见村民正在水田里进行机耕,做好插秧的准备工作。村民邹叔告诉记者,附近几十亩田已经种上秧苗,但水位较低,可以看见部分地势较高的秧苗已经开始发黄,呈现缺水状态。
【村民 邹叔:我现在在这里抽到水来耕田,耕田以后育好的秧要播种下去,总共六七十亩田,那边种下去了,也没水。】
记者走访了解到,如今正值春耕时期,为了不错过耕作时机,村民们想了许多办法来应对干旱。村民谢叔带记者来到河边,只见一条长长的蓝色水管连接了河流和田沟,哗哗的水流分散引入田间。
【村民 谢叔:这里有三架抽水机,每天都抽24小时都在抽,抽了水,起码能保苗,损失没那么大,上面还有20多亩没有耕,还在抽水,有雨下,我们抽水机能减少一两架,就不用这么多了,这下面的抽水机是烧汽油、柴油的,成本大也要缴,要保苗没有办法的。】
记者向农技人员了解到,引水灌溉能够解决大部分农田的用水问题,少部分地势较高的秧苗可以通过在同一片田里清开多条泥路的方法,将水引过来,只要水分满足,发黄的秧苗还是可以恢复生机的。
【梅县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廖国英:在抽水的过程当中,除了用管道,还可以利用田沟,用引流的方法,先把田沟的淤塞全部清理好,尽量用这种田沟引流的方式,田块比较分散的时候,通过分阶段去引流的话,水的利用率就更高。地势较高的地方,我们要根据水源来向,扒开泥土、引流过去,那边才不会受到干旱。】
随后,记者和农技人员来到畲江镇成山村,只见数十亩农田已经种下花生,片片嫩绿长势喜人。记者了解到,该基地负责人早在今年二月就计划将水稻改种花生,由于连月干旱,农田面积大,引水灌溉成本过高,在今年三月初将花生种下,既不荒废农田,又不误农时。
【广东山粮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叶远飞:因地制宜,加上今年大旱,因时制地改种花生,天气干旱要是种水稻就缺水,缺水的话,要抽水等其他(工作)加起来成本大,这样就不会,荒田了,等花生一收成就耕田,等下一季(种水稻)。】
【梅县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廖国英:水源很缺,我的就要改种一些耐旱作物,像西瓜、玉米、花生还有蔬菜类的,比较耐旱的经济作物,尽量不要抛荒弃耕。这些旱作物种类也是我们消费者所需要用的,这些作物种好了,有产量、品质了,也能够挽回损失。等到下一季的时候,水分又充足,我们就还可以继续种水稻。】
与此同时,记者从区气象部门了解到,自去年10月以来,我区气温偏高,降雨偏少,已经出现秋冬春连旱,农情受影响大。据气象部门预计,未来三天我区以多云天气为主,气温逐渐回升,森林火险气象风险等级高,节水抗旱工作应持续进行。
全媒体记者:陈钰潆 叶伟诚
通讯员:廖国英
编辑:凰仪
审核:环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