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顾名思义,城市中的农村,是一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广东各大中城市的城中村规模还依然十分巨大。以广州为例,现有“城中村”139个。从历史上看,早在八十年代初,这些村落仍是传统农业为主导的自然村庄;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雨后春笋式的城市建设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用地急剧膨胀,紧接着城郊土地被征用,到最后以前围绕在城市周边的部分村落及其耕地被包围在城市内,发展成了今天的“城中村”。
城中村出现距今已有三十余年,走到现在,广东省城中村发生了哪些变化,又面临着新哪些问题呢?
三十年前的江夏村还是一片山地,江夏人以种田为生,三十年间沧海桑田,高楼起、商铺兴,江夏也从下面的“下”变成了夏天的“夏”。
那些年外来人多了,治安和环境受到极大影响,村民对这种“脏乱差”的境况非常不满,求变的呼声越来也高,据了解这八年时间里,江夏村一直在进行交通和环境方面的整治工作,村民王女士笑说,如今村里的垃圾少了,车辆有序停放在户外停车场,空气和噪音污染得到极大改善。王女士:“变化治安好了很多,现在我们有一个治保会,还有派出所的驻点在我们这村里面,他们都会每天都出去巡逻的,治安我觉得是比较好了,很多的最起码你大马路你出去走了是放心的,晚上你出去就是出去在外面回来,你也是很放心的。” 在整治过程中,江夏村选择了在村口设闸,对进入的外来车辆进行收费,同时在村内开辟多个户外停车场,为内部商业、工业区和外来常驻居民提供停车位。江夏村四周环绕黄石东路、鹤龙东路、黄石东路和广云路,如果目的地恰好在另一端,穿村而过无疑最为便捷,因此针对过路车辆也收取少量费用,以减少社会车辆进入。
江夏村内分布着许多停车场,但仍有不少车主为省事,将车辆违规停放在路边,路边一般都会竖上“禁止停车”或“停车告示”的标牌,有人视而不见,就可能会被村内的安保巡逻车辆锁车处理。
在江夏村,外来人口比本村人口多2/3。村内林立着许多商场,江夏成为众多外来人口的聚居地。夜晚,随着居民下班归来,原本宽松的停车位也变得紧张起来。记者见到一个大型地块正在建设立体停车场,占地面积3800平米,共五层,江夏村的停车难问题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广州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城中村的停车治理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尽管没有现行法规和政策能遵照执行,但村委在合法的条件下规范管理的初心,也能缓解许多矛盾,围村收费执行到位,不乏是城市化发展大环境下,给低收入人群一个相对低成本的生存环境,不可否认其存在的合理性。
2001年,广州市按照 “先行试点、积极稳妥、逐步升温、不出乱子”的原则,计划用 10 年的时间开展 139个城中村的改造,但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如愿。
200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 正式拉开了广东省 “三旧”改造的序幕,城中村改造也纳入“三旧”改造的范畴。
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变迁,城中村改造是一个阶段性问题,有专家认为,只有纳入政府的管理体系中,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才是终极目标。记者走访正在进行规划建设的试点沥滘村,看看如何通过城市更新打造新农村。
与江夏村不同,沥滘村作为广州市中心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并未采取围村收费的措施。沥滘村村内有很多划线的停车车位,它停车场所停的车以省外牌照居多。沥滘经济联合社党委书记卫锦鹏介绍,划定的车位现有六七百个,主要是为了满足辖内村民和当地常住人口,每月交100—150的月报费用,外来车辆则需停在停车场内,停车位是由当地的治安队进行管理。
卫锦鹏是土生土长的沥滘村村民,面对一些村民对老屋的不舍,他对改造工作坚定不移。沥滘村外来人口最多的时候有六、七万,而本村居民只有一万人左右。面对外来人口的居住需求,本村居民将自己的房屋拆分成众多小房间出租,原来设计成1-2户人家居住的房屋变成了5-6户人家共同居住。超高负荷的人口冲击着沥滘村的各类基础设施,加重了沥滘的环境负担。卫锦鹏无不感慨:“沥滘是我的家,我不能忍受这里又脏又乱,再不改造根本就不可能继续居住了。”
2010年,沥滘村得到了广州市政府三旧办对村子整体改造的批复同意,魏书记坦言,现在的改造就是通过城市更新,通过改造去把整村重新提升,变一条新的沥滘村。在新的沥滘村,停泊车位是按政府100平方米:1个车位的标准进行建设,这个配比已经是一个中高水平了。但是随着沥滘村环境的不断改善,居住房屋不断增加,假以时日可能就会出现和江夏村一样的停车难问题,沥滘也早已考虑到此种情况,卫锦鹏:“预计现在沥滘的住宅、停车场,楼层都是比较有限制的,但我们都要求能做得做,按照空间规划,复式地下层、复式的4层的地下室,基本上满负荷地建设停车场,不做其他的这样去规划。如果可以的话,再增加一些升降式的立体的车位,或者在以后的规划过程中能够做到立体的车位。”
据介绍,沥滘村改造采取整体拆除重建模式,改造后的沥滘片区将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滨水新地标”,实现产城融合,引入科创商务区,同时沥滘村有数百年历史,在改造过程中也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保留明代祠堂建筑。广州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整村改造,全面升级,或将是城中村发展的终极目标。胡刚:“城市更新有全面改造和微改造,把停车位统一划拨,特别是消防通道,例如猎德村就是全面推倒,建高楼就是全面改造,改成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那么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就进行微改造,包括管道、停车划线,城中村升级改造是必须的,但不是几年能完成,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