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而广州南沙,是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作为南沙面向世界的重要名片,广州港南沙港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也是华南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综合性枢纽港。今天(9月30日)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领航》专栏,一起跟随记者的镜头,去看看南沙港,十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它又是如何见证“广东制造”走向世界的。
当朝阳洒向大海,一艘巨型货轮正向广州南沙港驶来。装卸师傅们,也即将开启一天的忙碌工作。
装卸师傅告诉我们,像这样一艘长达366米的货轮,他们要完成5050个标准集装箱的装卸。这种超大型船舶靠泊,对于港口的承载和处理能力要求极高。但对南沙港和这里的装卸师傅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大机组 大机组
(收到 请讲)
桥1吊机没动作 马上来看一下
(吊具没信号吗)
对 桥1吊机没动作了
(好的 好的 收到)
工程技术部抢修室收到现场吊车司机传来的一段报警。吊具信号丢失,意味着无法正常抓取集装箱。在日处理能力超过两万个集装箱的南沙港,延误工期可不是小事。
桥1桥1 把吊具放下来
(好的 桥1收到)
原来,是吊具的通讯线位出了问题,这才导致信号失去连接。打开电柜,逐一排查,解决。
广州港南沙一二期工程技术部抢修技术员 陈雨良:
一般在大船比较多的时候
靠船数量比较多的时候
我们会遇到大概二三十条这样的故障
如果更忙的话会更多
抢修技术员陈雨良所在的南沙港二期码头主攻外贸,是目前已投入运营的四期码头中外贸运载体量最大的。
广州港南沙一二期工程技术部抢修技术员 陈雨良:
一般我们外贸的话
大船都比较多
船期会比较紧
作业生产的效率要求比较高
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尽快赶到现场处理
搞定它的故障
地面机器运转忙,而在四十多米高空中的驾驶室则是忙中取静。
眼前这位正低头操作机器的师傅是岸桥司机卢润成,今年是卢师傅在南沙港工作的第12个年头。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四两拨千斤地和船上的集装箱们打交道。
广州港南沙一二期操作部三大队岸桥司机 卢润成:
(我)去比赛过
跟他们(其他港口司机)交流过
他们那边码头比较小
就两三个泊位 一眼就看完了
南沙港二期这边 一眼都看不完
(这12年里有没有感受到什么变化?)
感觉这些船是越来越大了
从以前的一两百米
现在都发展成三四百米的
“船越来越大”,是南沙港二期码头岸桥司机卢润成的直观感受。而在南沙港四期码头的智能操控中心,我们见到了同样有着十余年工作经验的操作司机张海斌。
刚来南沙港时,张海斌还是一期码头的岸桥司机,长期的低头弯腰令他有些腰肌劳损。而今年一月调岗来到四期自动化码头后,他的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
广州港南沙四期操作部司机 张海斌:
换了工作环境后
就不用去现场
在这边(四期)也不用说上下机
爬机械之类的
传统码头的话
就只能看到一个的局面
它还会存在盲点
但是在四期的这个自动化码头
它通过摄像头
每个角度的摄像头都会有
我们抓箱更容易
还有避免了很多安全隐患(的发生)
数十个电子显示屏一字排开,鼠标轻点、对讲机协调,集装箱便可以自动装卸。今年7月,南沙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行,从全球首创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到全球最智能的全自动化码头信息系统,南沙港四期码头创造了多项“全球之最”:成为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
广州港南沙四期总经理助理 黄炳林:
自动化码头能够精准掌握生产的进度
提前为客户做好业务的预判
进一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形成稳定的客户群规模
可以带来更多的贸易
另外 贸易繁荣对码头的整体作业效率
服务模式 服务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珠三角港口星罗棋布,南沙港算是“后起之秀”,是技术革新给南沙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开港至今,南沙港不断突围。2021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四,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五。
广州港南沙一二期副总经理 李劲红:
它(广州港)的吞吐量超过了2400万标箱
而其中大概73%是由南沙港来贡献的
所以说南沙港区是广州港最精华的部分
也是广州港的旗舰
它是整个珠三角的港口
是大湾区的港口
立足南沙、服务湾区的南沙港,也被称为广东外贸的晴雨表。十多年来,南沙港又见证了广东外贸怎样的发展变化呢?请关注《最忙港口“变形记”》下集。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
记者:曾小强 周煜堃
摄像:卢俊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