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3年,广东克服一个个风险挑战,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勇毅担当再鼓干劲,攻坚克难奋楫前行。迈进崭新的2024年,广东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仍需全省上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外贸大省,近年来,广东外贸依存度一直保持在60%以上。
位于肇庆的这家铝材制造企业过去一直偏向外贸出口,这几年受全球经济的影响,铝材市场需求有所收缩,企业发展面临挑战。面对困境,企业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结合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优势,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积极融入汽车产业链生产环节,面对复杂国际环境,企业依然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
广东高登铝业集团执行总裁 李婧:
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升产品的创新力
包括整个资源 产业链整合的能力
我们在近三年也申请到了
16949国家汽车认证
跟很多知名的车企达成长期的合作
2023年以来,广东传统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闯出一片新天地,前11月,全省工业投资增长高达23%,投资者对广东制造业发展的信心可见一斑。
这家专注于直流无刷电机和变频驱动控制系统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科研公关,在高端步进电机和微特电机领域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短板,实现了产品进口替代。
广东惠利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爱明:
这一条(生产)线是全球唯一的一条线
只有我们能做
非常小的齿轮要装进去是非常难的
只有头发丝的1/3这种误差
我这台设备可以提高他们(生产)效率5倍以上
原来日本人做出口给我们国家60多元一台
我们现在是3元一台
勇担当,担当的主体是人。近年来广东企业积极招才引贤,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智慧引擎”。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中心总监 张清刚:
我们这个行业开始进入精益经营的时代
数字化方面的 精益管理 精益生产等等
这方面的人才的需求就比以前大得多
我们现在放眼全球
在海外有两个基地现在正在建设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有国际化的人才
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 欧佳:
在引进或者留住高精尖的人才方面会比较有难处
然后就是跨国型的人才
因为公司已经开始寻求变革
或者说一个转型的过程
也希望借着惠州这个本土开始走向国际化
前不久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企业体系。而在会场外更加广阔的生产线上,广东正在抓紧借助数字化等手段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链“百链韧性提升”。
以算力、量子技术等在内的新质生产力赋能广东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新高度、新征程中让广东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粤港澳脑智工程中心主任助理 张方雄:
在类脑智能这块我们在世界上还是处于前列的位置
后面我们更加要强调产业化这一块
我们会把国内最顶级的跟我们相关的头部企业
联合起来建一个“众创平台”
这样类脑智能就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在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之下,广东坚定选择“稳进”而非固守,开放之门越开越大,这不仅需要保持定力,也注定广东不断以“进”谋“稳”。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 许林:
我们科创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高效益的产业体系也比较缺乏
我们国家科技战略力量
主要包括高校 科研院所
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还有科技型企业
这几大块国家科技战略力量
怎么做好协同发展
(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
让他们能够团结奋斗集体攻关
解决核心科技创新能力
随着“百千万工程”“海上新广东”“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加快推进,广大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已达6.9万家,占全国1/6,连续7年全国第一;前三季度,全省新登记经营主体240.33万户,同比增长25.1%,新登记数量和同比增幅均为近五年最高……它们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生力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和底气。
广东财经大学教授 黎友焕:
我们各级干部以及各经营主体
要讲担当讲责任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
从促发展的措施来看
调结构 还是促转型
还是应用高新技术
(要)多领域 多层次 多方式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
记者:曹境 吴帆航 康亢 黄子懿 陈晓华 谢广斯 赵国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