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经济观察 | 让传统农业插上数字化“翅膀” 办农民可感可及的实事

2024-01-05 15:23:29 

央视网消息:2023年,中国“三农”工作取得积极成果。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基础不断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稳步推进。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908.2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同时,大豆面积连续两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产量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自给率实现两连增。考虑到2023年夏天中国河南、东北等粮食主产区遭遇“烂场雨”、洪涝等极端灾害,取得这样的成绩更显难能可贵。

科技创新取得多项成果 粮食安全底气更足

中国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 孙传范:我们育成并推广了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超级稻,超1100公斤的宜机收籽粒玉米,超300公斤的耐盐碱大豆等一批新品种。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启动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大面积提高单产的效果十分显著。

“三农”工作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展望2024年的中国“三农”工作,很多专家关注到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新表述。与2022年相比,2023年会议将“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在第六点单独列出。而第七点中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同样涉及“三农”领域。专家认为,这体现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郑风田:“三农”是中央经济工作的核心内容,把它专门列出来。另外,整个乡村振兴又跟新型城镇化密切相关。这也说明“三农”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分量,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更重了。

2023年,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也取得成果。2023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办农民可感可及的实事

“千万工程”则是“三农”工作的另一亮点。这一决策20年来造就了中国万千美丽乡村,被浙江当地农民誉为中国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最受欢迎的一件实事。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专家认为,这说明在接下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将更加注重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多做类似“千万工程”这样让农民可感可及的实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胡向东:“千万工程”不仅是硬件的建设,它其实推动了改革,包括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关乎到农民的增收、联农带农机制的探索。要尽快做一批可感可及的一些事情,补齐乡村建设里面的基础设施的短板。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数字乡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张璟:基于我国的这个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在乡村的这个发展,能够让我们传统的农业产业插上数字化、信息化“翅膀”,更好带动乡村产业发展,这一块未来会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点。

总台央视记者 赵凯:2023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了63%。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围绕生物育种、耕地产能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等开展工作,实施好种业振兴行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效支撑。

热门评论
打开梅县发布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天天学习|中南海2023年刊·民生篇 2024-01-05 10:32:31
国际纵横谈 |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启示 2024-01-05 13:30:46
今年春节,哪些区域可以放烟花?广东多地消息汇总 2024-01-05 07:48:51
新华视点|一片痴心护长城 2024-01-05 15:51:06
走进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 2024-01-05 15:43:51
山东烟台:鸥鹭翔集 雾凇如画 2024-01-05 15:43:27
内蒙古扎赉特旗:算好土地节约账 村民故土住新房 2024-01-05 15:43:07
山东电力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 2024-01-05 15:43:06
两名男子骑车时手持烟花 对路人喷射 2024-01-05 15:36:28
“DV小土豆”勇闯哈尔滨 与当地记者朋友“双向奔赴” 2024-01-05 15:36:08
没看够!下载个梅县发布呗!
梅县发布 权威声音 急速传达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