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提出九大任务。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五个“统筹推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新一年,广东继续切实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政治责任,将全力为稳定中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广东广播电视台广播融媒中心、广东新闻广播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再造发展活力新优势》,解读高质量发展“密码”,展现广东在解决问题中创造优势,不断向新、向上突破的担当、实践,展望未来。
今天推出第二篇:《广东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3年,广东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少高科技企业打破国外巨头的行业垄断,提高国产替代率,交出亮眼“成绩单”。展望2024年,企业将加快以新科学技术引领,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实现新跃升。
跨进2024年,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州黄埔区的智能制造基地将如期迎来达产,规划产品包括转台、减速器等,达产产值约20亿元。当前,昊志机电是国内外主轴专业领域中研产销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电主轴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基地投试产近一年来,企业稳步向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的核心功能部件领域横向扩张。
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主轴产品(图源:本台记者)
公司总经理雷群介绍,昊志机电已成功突破并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解决了高档数控机床“缺芯少核”的短板问题。接下来,企业将保持每年8%的研发投入占比,重点与航空航天、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联动发展。“航空航天领域对核心零部件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在半导体领域我们领了不少科研任务,也在做国产替代。对这些领域的研发,我们倾注的资源非常多的。企业对整个战略布局看得比较长远。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全球布局8个工厂,产能完全准备好了。”
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机器人已经十年(图源:本台记者)
“十四五”期间,广东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新能源车等战略性支柱产业。这些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将形成新质生产力。日前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企业体系。
广东“硬核”科技企业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2023年12月,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入选世界经济论坛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是本次唯一一家入选的广东企业,代表着全球制造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在这里,每53秒就有一辆汽车生产下线,这个速度在业内遥遥领先,成为广东崛起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生动案例。
新质生产力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能源车这一个制造业门类更是被寄予厚望。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介绍,“传统汽车转型到新能源这赛道,新制造转型升级是新动能,从订单生产到个性化生产,从研发到制造到服务全生命周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生产线。(图源:新华社)
以汽车产业为中心,企业建立生态圈,赋能上下游。在新能源车产业领跑世界的同时,新型储能产业加速腾飞。当前新型储能已定位成广东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今年1月1日至5日,在广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上备案的储能项目就达16个,去年同期只有4个。这16个项目中,单个项目的最高投资额达8亿元。未来,广东将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
2024中国储能CEO大会日前举办。(主办方供图)
广东省能源研究会秘书长于文益认为,广东的新型储能产业已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广东省申报国家工信部唯一国家级的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广东省在产业的基础,人才的储备等方面都具有优势。随着技术的迭代和未来用户不断的成熟,我觉得储能产业未来会成为万亿级的产业。”
广东不断优化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创业生态,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珺教授认为,在新的一年里,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将展现新作为,夯实现代化建设的“硬实力”:“未来的社会既要看到分化,更是看到整合。制造业不仅仅自己要发展,更重要的是支撑全省、全国。所以就是要用新技术、创新的手段来推进制造业。”
采写:记者方妍、罗俊琳、查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