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风华 红色大埔》栏目自推出以来,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特别是得到英烈后人的积极回应,为我们提供大量珍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和纪念文章。今天为大家推荐开国少将杨辉图的孙媳黄玉情纪念文章《戎马一生,峥嵘岁月——深切缅怀开国少将杨辉图》。欢迎各界朋友为《百年风华 红色大埔》栏目供稿或提供线索。供稿请发邮箱:dbxxwl@163.com。
戎马一生 峥嵘岁月
——深切缅怀开国少将杨辉图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传承红色基因,深切缅怀开国少将杨辉图为中国革命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设立下的丰功伟绩!
祖父(丈夫爷爷)杨辉图(1909-1987),原名杨为铭,1909年出生在广东省大埔县大东镇坪山下围宝善堂。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文书、干事、股长、科长、团政委、纵队供给部政委、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南粤西军区干部管理部部长、副政委、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纪委书记、广东省军区沙河干休所离休干部、广东省军区原副政委(副兵团职待遇)等职。1961年8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64年12月离职休养。1987年1月在广州病逝。
杨辉图少将
南征北战,立党为公。爷爷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中,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英勇善战,出生入死,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在少年时代就接受革命思想,1930年参加了苏维埃政权赤卫队,1932年5月自愿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红一方面军干部团任书记。参加了巧渡金沙江等战斗,爬雪山、过草地,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
抗日战争开始,他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奔赴抗日前线,任八路军总部通讯营干事,直属政治处党总支书记、组织股长,1941年后任大岳三分区政治部科长、基干一团政委,参加了济源、三十里铺和黄云洞保卫战等战斗,并参与开辟豫西根据地,指挥了垣曲攻城战斗,积极带领部队参加了反“扫荡”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第四纵队供给部政委、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带领部队参加了吕梁、晋南、豫西、洛阳等战役。淮海战役时,受命在豫西阻击打援,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后跨过黄河,指挥部队攻克绳池、灵宝、温乡、陕州等县。在战斗中,指挥果断,作战勇敢,出色的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作战任务。1947年积极带领部队清剿土匪。1949年9月南下广东。
祖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南征北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任高雷军分区副政委,华南粤西军区干部管理部部长、副政委, 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他始终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执行党的指示和上级命令,革命事业心强。勤奋工作,深入实际,作风正派,联系群众,团结同志;他具有高度的全局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党性强,原则性好,实事求是;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部队建设和民兵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担任广东省国防体委主任、党组书记职务期间,为广东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广东省第二、三届政协委员,湖南省第四届政协委员。
杨辉图题写“坚持党领导,国安万万年”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祖父为新中国解放事业,19年杳无音信,曾祖母(辉图母亲)就把小叔子的孙子过继抱养,为她养老送终。
1983年,我与丈夫结婚时,就知道他的爷爷杨辉图少将是当大官的。虽说爷爷是当大官的,但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吃上一顿饱饭都是奢想。唯一与众不同的是大门贴“光荣之家”和“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那时虽然改革开放,分田到户,但是粮食还是紧缺,经济也十分困难。因为黄泥土地贫瘠,种啥庄稼都收获微薄,再加上人多田少,山又光秃秃,生活的艰苦,可见一斑。丈夫兄弟多没房子住,家里人写信给爷爷,爷爷回信说祠堂没人住,可用笪(竹篾做的,用来晒谷)围起来,不就成了房子,为啥还要去盖房子呢!那时常常会想有朝一日不用耕田,找一份城里工作,有饭吃饱。而且有当大官的爷爷,为何不去叫他关照关照,帮助一下呢?
1985年6月中旬,怀着敬仰之情和自己的梦想去广州看望爷爷。进门就看见高大威严、手柱拐杖、由警卫搀扶着的爷爷,我们恭谦的向爷爷说明来意,爷爷听后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改革开放了,国家有那么好的政策分田到户,很多人都成了万元户,你还要跑出来找工作?不要去想,我不会找人开后门,更不会去增添政府的麻烦。”然后娓娓道来说起他的往事:“我20多岁就当营长带兵打仗了,靠谁呀?现在你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知足呀……”听了爷爷一番谆谆教导,如醍醐灌顶,也万分羞愧,无地自容。是呀!对于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和为中国解放事业身经百战、枪林弹雨,战功赫赫的老爷爷来说,要求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是何等微不足道的小事啊。他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的精神也永远激励着我们。
虽然祖父战功赫赫,但在祖父有生之年,从未提他战争年代的往事,也许是残酷的战争和战友惨烈牺牲的场面不愿示人,因此有关他的事迹鲜为人知,留下了很多遗憾。
位于大东镇坪山下围的杨辉图少将故居宝善堂
2012年5月,故居宝善堂被大埔县立为学生德育基地
2012年5月,杨辉图少将故居宝善堂被大埔县立为学生德育基地。然而由于社会向前发展,人口迁移和生活变迁,距今有300多年历史的将军故居宝善堂像饱经沧桑、风烛残年的老人,伫立在风雨飘摇之中,期待人们的关注修葺与保护,与此同时光荣之家的对联才能赓续和传承下去!
信息来源 ▏中共大埔县委宣传部、中共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
整理编辑 ▏大埔县融媒体中心 张帮丽 罗德元
责 编 ▏罗忠明
编 审 ▏蓝建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