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7 11:20:32
讲述梅州故事 传承客家文化
中共大埔县委宣传部(宣)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先进典型、引领文明风尚,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好人推选活动的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讲述梅州好故事、传播梅州好声音、树立梅州好形象、传递梅州正能量。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道德典型,弘扬传统美德,市文明办组织开展了2021年第二季度“梅州好人”推荐评选工作。
在各地各部门广泛推荐、审核把关的基础上,经市文明办复审、网络公示和集中评审,评选出张栋、李茂、赖法卫、曾舒琪、陈剑波、罗新辉、刘军铭、韦金凤、李秀花、廖双花等10位同志为2021年第二季度“梅州好人”。
希望受到褒奖的同志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各地各单位要加大力度宣传“梅州好人”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把“梅州好人”的榜样力量转化为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助人为乐好人
张栋
二、见义勇为好人
李茂
男,1965年6月,梅州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
3月27日晚,李茂在返家路上经过广州大桥时,突然发现一个20岁左右女子正在攀爬大桥栏杆,准备跳河。
李茂来不及多想,折返后扔下交通工具,跳过人行道护栏冲向该女子。在女子爬过大桥栏杆的一瞬间,李茂抓住了该女子,此时该女子三分之二的身体已在栏杆外,有下掉的趋势。李茂用尽全力抓紧女子,慢慢拽起女子。但该女子一身酒气,不停地挣扎拒绝被救。李茂一边抓紧女子一边劝导,一刻都不敢松手。隔着一米多高的大桥栏杆,李茂没法拉回近百斤的女子,也无法腾出手打电话报警。就这样坚持了20多分钟,就快筋疲力尽之时,终于有位开车经过的路人发现了情况,赶紧过来帮忙,两人合力救下了女子并报警。
三、诚实守信好人
赖法卫
男,1972年4月,广东凯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获梅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被授予“梅州市劳动模范”称号、梅州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扶贫爱心人士;被聘为梅州市信息进村入户农业“三级人才”服务体系“乡土专家”;梅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
四、敬业奉献好人
曾舒琪
女,1991年4月,梅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员
2021年6月评为梅州市120最美生命之声。
2021年5月20日凌晨5时30分,值守120的曾舒琪接到一个求救电话:一名孕妇独自在宾馆腹痛临产。曾舒琪一边安慰求助者,并马上派出救护车,快速启用急救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PDS系统)询问指导孕妇生产。MPDS电话指导通话到6分8秒的时候,产妇终于将婴儿生了出来,但是没有婴儿的哭声,曾舒琪用严谨而又通俗的话音引导产妇给婴儿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让这位刚生产完的母亲镇定下来。MPDS通话到14分26秒时,电话那头传来了婴儿响亮的啼哭声。最终保得产妇母女平安。
这次远程指导产妇成功分娩的杰出案例,只是曾舒琪多年来辛勤工作的一个缩影。在急救指挥中心工作的七年时间里,曾舒琪始终坚持不漏接每一个电话,不漏听每一个细节,不敷衍每一个来电者,她总是竭尽全力、尽其所能为危难患者去争取一线生机。始终舍“小家”为“大家”,用青春守护着老百姓的“生命线”。
陈剑波
男,1989年5月,梅州市梅江区江南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
2018年,因参加东盟地区论坛城市应急救援研讨班暨环桂地区比武竞赛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2018年3月,陈剑波在“第二届东盟比武”中,被总队选为此次比武消防铁人项目副教练。该同志充分发挥自身所学指导队员,最终带领队伍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也获得了总队的优秀教练、优秀裁判员,个人三等功等荣誉。2019年6月,他再次以教练员的身份参加全国首届“火焰蓝”救援技能对抗比武竞赛。经过5个多月的辛苦付出,他带领“百米障碍救助操”项目取得全国第八名的好成绩,被总队评为“功勋教练”。
2020年7月,安徽各地出现持续性强降雨,暴雨致境内淮南毛集实验区和焦岗湖景区等地相继告急。灾情发生后,正在南京训练总队参加全国消防救援队伍站长助理培训的陈剑波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请缨,写下请战书,连夜奔赴安徽,奋战前线28天,圆满完成救援任务。
罗新辉
2018年和2019年均获评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奖“三等奖”;2020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兴宁市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科企合作基地”;2018年被评为“梅州市农村创业青年示范培训基地”2019年被评为兴宁市“智慧粮食现代农业装备示范基地”。
刘军铭
五、孝老爱亲好人
韦金凤
李秀花
廖双花
女,1970年5月,五华县安流镇里江村民
2018年度“五华好媳妇”;2020年第五届梅州市“孝老敬亲好媳妇”。
2008年廖双花丈夫突发疾病瘫痪在床,一个家的顶梁柱就这样倒下了。廖双花开始了漫长的护理工作,喂饭、喂药、端屎、端尿、擦身、换衣服等都从不会到娴熟,一干就是13年,让廖双花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但她依旧不离不弃爱的坚守。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儿女们也变得更加懂事,很多的事情自己解决,经常在学习之余尽力帮助妈妈照顾生病的爸爸、年迈的奶奶。
这13年的坚持,让丈夫万应华对生活重新点燃了希望,上半身逐渐开始有了知觉,可以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小的事情,也可以尝试着用筷子吃饭,减轻了廖双花的护理重担。随着儿女的长大,年迈体弱的家娘也有了两个好孩子的帮忙照顾,日子在一天天地变好。廖双花是一位用吃苦耐劳精神,克服各种困难的好媳妇,用行动感动着邻居,照亮着身边人。
来源:梅州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