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0 10:21:00
1月20日,中国共产党大埔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大埔县城召开。全会由县委常委会主持。会上,大埔县委书记黄增国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内容如下:
一、过去一年,大埔做了什么?
◎加强党的领导
召开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目标任务和“1568”思路举措。
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全国红色村汇东村组织振兴试点工作。
启动新一轮县委巡察。
◎提升特色优势
水环境质量居全市第一、大气环境质量居全市第二,2020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考核居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获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优秀县”。
三河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入选“全国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张弼士故居旅游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大埔荣获“2018—2020年度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入选国家2021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名单,5G+农业大数据平台入选农业农村部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和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三河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郑炜梅摄)
张弼士故居旅游区(林翔摄)
◎夯实发展基础
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8.45亿元、比增6.2%,规上工业增加值17.5亿元,比增18%,固定资产投资42.33亿元。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2亿元。
全县96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6.3亿元,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实现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县委党校迁建项目即将建成运营,大埔电厂二期项目开工在即,茶阳防洪工程取得实质进展,大埔至潮州港疏港铁路列入国家铁路专用线重点项目。
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高讯摄)
◎办好民生实事
大埔代表梅州市接受省脱贫攻坚考核,五年综合成绩排在全省第一方阵。
推进西岭实验学校、城东实验学校、高陂镇实验学校等新建、改建项目,新增学位3420个。
推进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县妇幼保健院、高陂中心镇卫生院升级改造等工程。
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走进高陂实验学校,一栋栋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楼映入眼帘,环境整洁温馨,各类配套设施齐全。(洪国栋摄)
二、新的一年,大埔怎么干?
今年工作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党代会“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工作要求,突出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推进文化名城、生态文明、重点民生建设,深入实施县委“1568”思路举措,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经济稳健提升,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重点部署六方面工作
(一)实体经济
突出主导产业,强化集聚发展。实施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年内新增规上企业5家、上亿企业1家。培育发展陶瓷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集群。
做强工业园区,夯实发展平台。抢抓深化省际合作机遇,启动建设大埔新型陶瓷产业园首期工程。加快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县城工业小区建设,动工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孵化园,完成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申报省级高新区准备工作。
集中资源要素,坚持创新发展。新增3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优化实施县“人才发展17条”,柔性引进陶瓷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一批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新增科研机构3家,两年内将光电功能陶瓷实验室打造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二)重点项目
重点抓好年度总投资56亿元的76项重大项目。
力争上半年动工建设大埔电厂二期项目、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四台机组全面投产发电,动工建设茶阳防洪工程,做好抽水蓄能电站、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前期工作。
力争动工建设大丰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大潮疏港铁路建设。
动工建设国道G235线胜坑至丰埔桥改造项目,力争省道S221线湖寮至枫朗、省道S222线坑口至高陂改造项目建成通车。
建成运营县城物流园、广东供销(梅州大埔)天业冷链物流产业园、蜜柚交易集散地和出口基地,推动蜜柚、茶叶和陶瓷等苏区产品“出山向海”。
(三)改革攻坚
强化改革攻坚。突出数字政府建设和营商环境改善,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办结率达100%,实现“一网通办”。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高陂中心镇为改革试点。
深化开放合作。积极承接先进地区溢出效应,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机遇,依托梅州综合保税区、国际无水港,开拓东南亚和闽赣大市场。加强与厦漳泉、潮汕揭等周边地区的良性互动,支持企业“走出去”,强化项目“引进来”。
(四)乡村振兴
以提质扩容为核心,建设魅力新城。
推进日华、大昌等18个老旧小区改造。
推进县第二自来水厂、第二水质净化厂、城区截污管网等工程,规划建设智慧停车场、群众文体中心。
推进大埔大道等十二条市政道路(二期)、北环路、下坜路等城市路网建设,有序推进万川康养新城、高圳甲口新区建设,努力打造精致美丽小城。
以产业振兴为核心,建设美丽乡村。
力争7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推进三河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
深化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重点打造三河镇湖寮镇六村联动“红色+研学”、茶阳镇青溪镇红色传承•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积极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
以宜居宜业为核心,建设美丽圩镇。
建成高陂、茶阳、三河等3个“示范圩镇”,以及大麻、百候等11个“宜居圩镇”。
(五)生态文化
擦亮文化名片,壮大文旅产业。
探索大埔新文创短IP孵化新模式。
加快推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红色教育基地提升改造和中共南方工委及闽粤赣边区、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段)等革命遗址群保护利用项目。
动工建设“大埔客厅”主体项目,推动“九龙湖”风景区、三河红色研学小镇建设取得实质进展。
以打造广东省红色教育高地为目标,完成县委党校迁建工程,争取挂牌省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
深挖“文化之乡”“世界长寿乡”品牌内涵,打造文旅产业联合体,力争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增创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
完成韩江治理工程(广东梅州段)大埔段、漳溪河、梅潭河碧道工程建设,抓好银江水等中小河流域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抓好广东南岭国家公园辐射区大埔段建设、国家储备林等生态工程,完成韩江河畔12万亩林地造林抚育和林分改造,争创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积极申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
(六)民生实事
提供更有成色的民生保障。
确保西岭实验学校、城东实验学校秋季开学招生。稳步推进茶阳、高陂片集团化办学。
支持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
持续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
加强弱势群体的关爱帮扶,推动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应保尽保。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大埔。
对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建设目标和大埔县“五治融合”推广建设方案,打造特色鲜明的社会治理品牌。
来源:掌上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