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换一张

用爱播种希望!大埔县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工作纪实

2022-04-29 16:40:27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埔县目前共有未成年人约1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8%。近年来,大埔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以“儿童优先”为原则,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司法保护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构建未成年人全方位保护关爱服务体系,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呵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努力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

家庭保护 让大爱陪伴未成年人成长

“以前很少带孩子参加亲子阅读主题活动,这次红色绘本亲子阅读活动拉近了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回去后会更多地陪孩子阅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大埔县图书馆近日开展的“颂百年风华 传红色基因”红色绘本亲子阅读活动中,一名孩子家长说道。

大埔县积极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

良好的家庭环境便于实施家庭保护,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大埔县妇联主席钟丽惠介绍说,县妇联以家庭教育为抓手,持续深化家庭道德建设,弘扬优良家风家训,去年以来共举办25场次线上线下宣讲活动,内容包括预防儿童伤害、儿童安全防护、家风家训和家庭教育等,覆盖3.26万人次。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寻找“最美家庭”“书香家庭”“孝老敬亲好媳妇”“自强不息好少年”等活动,切实发挥先进的表率作用,示范带动全县广大家庭形成爱国爱家的浓厚氛围。

家庭建设需要各个家庭“自律”,也需要相关部门“助力”。大埔建立了县级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为广大家庭特别是妇女和未成年人提供法治教育、权益教育、法律援助等一系列服务;建立了县级“舒心驿站”心理咨询室,为广大家庭特别是妇女和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大埔县妇联、公安、司法、法院、教育等部门还建立了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强化部门协作联动,及时为受害人及其家庭提供帮助,最大限度预防和避免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大埔县妇联向残疾儿童发放爱心联络卡,开展结对帮扶。

此外,大埔按照一镇(场)一名儿童督导员、一村(社区)一名儿童主任标准,选优配强儿童服务工作队伍,承担日常入户探访、政策宣讲、强制报告等职责。目前,全县共配备有15名儿童督导员、256名儿童主任、463名片区关爱联络员,实现所有镇(场)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100%全覆盖。

学校保护 让校园孕育未成年人成才

4月22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课,正在大埔县田家炳小学的课室里开讲。大埔县检察院选派的法治副校长黄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针对未成年人如何在独处环境下保护自己进行了重点讲解,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护能力,依法有效应对校园欺凌等不法侵害。

大埔县各中小学开设法治教育课,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洪国栋 摄)

学校是未成年人保护的主阵地。大埔县把推动法治进校园,作为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的一项重点工作。目前,大埔全县中小学校均开设了法治教育课,聘任法治副校长45人。去年以来,大埔县教育局联合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等部门到各学校开展防欺凌、防性侵、法治教育等专题讲座65场次。各学校也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团会等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防欺凌、防性侵、法治教育等活动,不断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大埔县还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全县各学校每学期开展两次以上涉校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切实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全县各学校兼职保安和安保器材配备率达到100%,一键式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安装率达到100%,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的校园治理体系,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发生。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大埔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和魂,健全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和各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运行,对全县广大中小学生心理进行全面摸查和疏导,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精准制定综合性干预措施,防止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去年,全县共组织策划18场次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受益学生超过1万人次。

司法保护 让法治护航未成年人成人

在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方面,大埔县政法机关对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采取有针对性的特殊保护措施,用心用情用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大埔县检察院成立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配备专门办案人员办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并引进专业社工开展涉案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帮扶教育、法治宣传等工作。大埔县法院通过落实庭前社会调查制度、加强法庭教育等方式,坚持“寓教于审,惩教结合”,对初犯、偶犯的轻罪未成年人被告人,当宽则宽,当缓则缓,挽救失足未成年人,促进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同时恰当使用“圆桌审判”方式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大埔县司法局则通过定期上门走访、开展心理辅导等举措,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大埔县检察院还创新成立了“七色花”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工作室的每个房间都采用温馨柔和的装修风格,设置听证、谈话、心理疏导、法治宣教等多个功能区,并配备了智能检务机器人“小埔”作为讲解员,为未成年人提供普法宣传、服务引导等服务,充分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工作室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办案原则,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实行“捕、诉、监、防”一体化工作模式,由同一承办人负责同一案件的相关工作,提高一次询问的比例,避免对被害人的“二次伤害”,最大程度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七色花”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吸引大埔县中小学生前来参观与体验。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工作,今年4月14日,大埔县检察院联合县公安局成立我市首个未成年人警务中心及检察工作室,通过建立专职联络员制度,推动提前介入、“一站式”询问救助全覆盖,实现涉未成年人案件处理端口前移,积极推动未成年人警务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有效衔接,凝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和救助未成年人的司法合力,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坚实的综合司法保护。

来源:掌上梅州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