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换一张

大埔: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按下“快进键” 约1.6万亩森林释放更多“含绿量”“含金量”

2022-05-03 19:18:24


  建设国家储备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维护我国木材安全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有效路径。作为广东省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林权收储工作试点市,梅州自2018年正式启动国储林基地建设以来,加快林地收储、施工作业,持续擦亮绿色“底色”。抓住契机,大埔依托梅州市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约1.6万亩森林正释放出更足的“含绿量”和“含金量”。



  四月春光旖旎,走在大埔县洲瑞林场里,只见林木生长旺盛,小树和大树错落有致,林下开阔通透。


  在中幼林抚育区,有着30多年造林经验的吕新富正带领着20多名造林工人穿梭于林下,为梅州国储林工程建设“添枝加叶”。



  【采访造林工人 吕新富:现在在施肥,去年12月份就开始劈草,修枝,除灌。今年打穴,放基肥,覆土,树种好了。】



  【采访梅州建鑫森之林公司工作人员 刘晓颖:这一块我们在林中空地还会进行补植,主要补植黑木相思、红锥、乐昌含笑、闽楠等优质的乡土树种。】



  而在大径材培育区内,不少树干上都钉上“目标树”字眼的牌子。原来这些“目标树”,代表着有潜力的树种,在达到目标胸径后,才开始单株择伐利用,达到恒续覆盖、可持续经营的目的。


  【采访梅州建鑫森之林公司工作人员 刘晓颖:主要是选择一些实生的,干形通直的,没有病虫害的,胸径在十公分以上的树种。对这些树进行永久标记,将他们培育成我们的大径材。未来50年,我们希望目标树胸径能长到50公分以上。】



  据介绍,根据此前的现场调查,目前实施项目改造的林分主要为多代杉木萌芽次生林、马尾松林等,林木总体生长状况较差,大部分林木为“老头树”、疫木、小径材劣质木等,建设单位打开“林窗”,创新采取带状改造的方式来建设国储林,现在林相已有明显改善。


  【采访梅州建鑫森之林公司工作人员 刘晓颖:开一条10米或20米宽的带宽,腾出一些空间,去补植优质树种,为树种争取更多的阳光跟空间。】



  【采访洲瑞镇陂营村支部书记 刘曙有:树种的越来越好,对于涵养水源,水土流失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据了解,我市国家储备林基地规划建设总面积200万亩,首期项目建设规模12万亩,其中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原中央苏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建设面积约4.25万亩,引入国有企业广东建工集团投资建设,由旗下梅州建鑫森之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实施,目前已完成大埔、洲瑞林场共约1.6万亩林地的备耕和部分种植施工,梅南林场、七畲径林场、水口林场合计约1.7万亩正在开展项目作业设计。


来源:大埔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汪国威

责编:罗忠明

编审:蓝建彬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