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0 21:01:58
6月以来,我市遭遇强降雨,多地出现内涝险情。洪涝灾害发生后,容易发生各种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等,因此做好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一、防肠道传染病
洪涝灾害发生后,河水、湖水、井水等水源受到污染、环境受到破坏,如使用未经消毒水源作为生活用水或食用不洁净的食物,就会使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大幅增加。
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预防的关键。应使用合格的市政用水或经消毒处理的水作为生活用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食物要烧熟煮透,不食用被洪水浸泡过的食品;注意个人卫生,彻底洗手后再接触食品和餐具。
灾后如何做好饮用水消毒?
家里使用井水作为水源的,需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先清除井内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每吨井水加入约15g漂白精片(每片约0.5g)进行消毒(或每吨水加40g漂白粉),约12小时后,抽掉井水。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使用前再次进行加氯消毒。一般感官洁净的井水按100公斤水加漂白精片约0.75g(或漂白粉约2g)进行消毒,半小时后可正常使用。
二、防虫媒传染病
对室内区域及时进行彻底的卫生处理,做到先清洗、后消毒。物体表面、墙壁、地面可采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消毒,作用30min。在无疫情情况下,不用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剂喷雾消毒,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自然通风为主,通风不良的场所可采用机械通风。
三、防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积极配合政府开展灭鼠等爱国卫生活,做好防鼠灭鼠措施,防止鼠进入室内;妥善保管粮食、食物防止被鼠污染;清扫有鼠类尿、粪污染的地方时,要适当防护,戴橡胶或塑料手套,戴口罩。
四、关注身体健康
公众如果感觉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特别是出现发热、腹泻、呕吐、咳嗽、皮疹、黄疸等症状时,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就医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受灾群众安置点要注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旦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向防疫人员报告。
来源:梅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