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岁末年关,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成为全党共识。南海之滨,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三农”拼劲十足,“大招”频发。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强国进程,广东一直有所担当。
回看广东“三农”最近十年(2012年至2021年)的成绩单,一年一大步,十年一飞跃。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农业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了8000亿元,是2012年的1.4倍;近三年实现粮食面积、单产、总产“三连增”;十年来,广东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88个,创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2578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9999元增长到2021年的22306元……
这一组数据,落脚在增收。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广东的行动。十年,广东贯穿始终。
蹄疾步稳扩内需 品牌出海“卖全球”
冬种蔬菜销售,事关全国人民“菜篮子”供给。广东,是全国南菜北运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这里气候条件好,冷链运输技术强。全省本造(2022年10月—2023年3月)冬种蔬菜播种面积约700万亩,产量预计约1300万吨。
入冬以来,广东全省秋冬季蔬菜也进入了集中上市的关键期,如何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好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对于这一问题,一直坚持市场生产两手抓的广东农业人迅速出招。11月30日,就在广州疫情防控措施做出调整的当天,助力冬种菜等广东特色优势农产品保供促销的“飞渡计划”应运而生,线上线下精准对接、快速高效流动、集采加工赋能,促进今冬明春全省农产品销售顺畅和农民增收。
湛江市徐闻县,一望无际的韭菜田。徐闻韭菜是当地南菜北运的主要蔬菜品种,今年种植面积约5万亩,亩产达到了6000斤,辐射带动周边15000户农民就业。冬日里,种植户赵不猎汗水挂在额头,他一边装运一边告诉记者,神情中带着些许自豪:“冷链保鲜技术到位,保证韭菜原汁原味、口感好,快过年了,北方对韭菜的需求量更大。”
北方有需,广东有应。“飞渡计划”启动后,辣椒、韭菜、菜心、甜玉米等冬种蔬菜,白蕉海鲈、湛江金鲳鱼等广东年货,源源不断,从产区发往全国各地。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些年,广东省农业部门抓农产品销售,很上心,很有效。他们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 “四张牌”,打造出“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底牌上就写着四个字:“增产增收”!
曾经有人质疑,销售是农民自己的事,你们比农民干得好,会不会好心办坏事?一位“老三农”几句话讲出了其中逻辑:农民之所以增产不增收,重要原因就是市场信息不对称,而政府手上有大数据“神器”:种什么?种多少?何时卖?卖往哪里?有了这些关键信息,农民就掌握了增收的密匙。
中国外贸看广东,广东农业捷报频。
今年元月1日,我国正式加入RCEP。不少人担心国外优质农产品冲击我国农业,而地处市场最前线的广东首当其冲。广东“危”中见“机”,采取“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策略,引导企业把自己的优势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在海关的配合下,今年1—11月,广东全省农产品出口额1030.6亿元,同比增长69.0%,特别是岭南特色水果出口额30.5亿元,同比增长85.2%。
当下,广东正在为明年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谋开局:
11月底,广东柑橘集体亮相纳斯达克大屏,闪耀美国时代广场。广东特色优势农业品牌宣传推介暨品牌运营项目正式开启国际化之旅。
12月10日,廉江红橙出口首发仪式启动,20吨廉江红橙由一辆辆专车运往关口,出口加拿大,跨出廉江红橙“卖全球”的新步伐。
……
水到渠成处 科技寸寸功
长期以来,“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是广东这个农业大省的一大“难言之隐”。事非经过不知难,吃过了亏摸索出的经验,就更加深入人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这个理念在广东早已成为共识。
这些年,广东农业科技者瞄准大田下“绣花功夫”,一个个“好看好吃又好卖”的农产品应季而生。增产增收,似乎是水到渠成,其实,军功章上,也有“科技的一半”功劳。
今年年初,有中国“菠萝的海”之称的湛江徐闻县 ,菠萝增产30%,增产幅度达20多万吨,最后实现增产增收,其中的一大功劳就是新品种带来的新魅力!
“十三五”以来,广东省农业科技交出一份靓丽答卷,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61.2%提高到2020年的70.2%;水稻优质率超过74%,位居全国第一;创新推动建设四维一体的金字塔式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近日,“湾区种质数字港”在粤启动,这个超1000亿条庞大数据的阵容让农业专家眼前一亮。“湾区种质数字港”启动后,又立即面向全国开放进行2.0扩容,当天就迎来第二批12万份种质资源、数字工具、繁育基地等资源要素加盟。
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广东粮食产量实现持续增长,2022年,更是达到1291.5万吨,为近十年来最高水平。
这样的成绩,对于了解广东的人来说,并不意外。
农虽旧业,其命维新。当下,数以千计的科研工作者,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地将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7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微信名叫“开直播机的老头儿”,微信头像则是一张他在农田里与第一代水稻直播机的合影。罗锡文告诉总台记者,他常用这张照片勉励自己,也激励团队成员和学生们,要“脚踏实地、踩在泥中”。
今年11月中上旬,广州市增城区,华南农业大学无人农场,罗锡文如愿取得丰收。晚稻收割的现场见不到一位农民的身影,只有无人驾驶机器整装待发。在这50亩稻田内,2台无人驾驶收割机、1台无人驾驶运粮车沿着规划好的路径向收获田块行驶。“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地”,罗锡文说,这是他描绘的现代农业新图景。
我们相信,未来不远。
下好先手棋 乡村振兴开新局
12月8日,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召开,高水平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这是广东“三农”工作落实二十大精神的最新举措。
郡县治,天下安。截至2021年,广东共有20个县级市,34个县、3个自治县(共122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县域经济广泛集中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这些地方和大湾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发展潜力巨大。这些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正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增长极。广东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建设农业强国,广东重任在肩、责无旁贷。12月24日,距离2023年还有一周。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圈干部正在热烈讨论《2023年“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一一12221市场体系、国际贸易、数字农业、预制菜四大项目草案》,新一战鼓已经擂响,作战图已经绘就。
如果说,销售是解决农民的问题,科技是解决农业的问题,那么,县域振兴,则是解决农村的问题!——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功!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广东是一个出经验的地方,广东的农业农村工作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的广东贡献为目标,方向准、力度大、步伐稳,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