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蕉岭百问3】建县初只有2144人?你了解蕉岭人口的变化吗?

2024-05-13 11:12:39 

栏目语:生于斯,长于斯,寿乡蕉岭,我美丽的家乡。你爱蕉岭,熟悉蕉岭,但是你真的了解蕉岭吗?当你走进《志说蕉岭百问》,你是否会意识到,关于蕉岭的一切,位置、境域、自然、人文……竟然有些出乎你的意料?

《志说蕉岭百问》由县地方志办主编,蕉岭融媒在“长寿蕉岭”微信公众号、蕉岭发布app客户端逢周一至周五上午推出,为你带来别样视觉的蕉岭。


你了解蕉岭人口的变化发展过程吗

人口的增减关乎自然变化和社会发展的程度,也因此,本县人口的增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历史发展变化和进程。

蕉岭县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表明,远在三四千年前,此地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形成原始部落。

据《石窟一征》载:“今邑中旧属,南宋来者,亦复寥寥。……而南宋后叠遭兵燹,土著逃亡,仅存一二;而遗黎凋敝,转徙他乡。历元而明,中原衣冠氏族,始稍稍迁至。”可见,元代以前,县境人口一直较少。元末明初,原迁福建、江西一带的中原士族,纷纷向梅州迁徙。《石窟一征》有“吾乡巨姓大族,皆元、明时始迁者多。”从此,县境人口逐渐繁衍兴盛起来。

建县之初,由程乡县割给镇平县的松源、龟浆二都(不包括平远石窟都数字),有285户,2144人。

据《嘉庆一统志》载:嘉庆二十五年(1820),嘉应州丁口总数为138.54万人(包括所属四县)。以镇平占嘉应五属人口的比例测算,当时镇平县人口约有9万。

据《广东历史资料辑》统计,民国二年(1913)蕉岭县人口只有76763人;至民国十七年,约有8万人;民国三十年,有102721人。民国期间,由于灾害等影响,县人外迁谋生者多,致使人口增长缓慢,据1949年统计,全县只有23520户,97976人。

建国后,社会生活趋于稳定,蕉岭人口增长较快,1949——1958年,平均每年净增2135人,净增率为22、9‰。至1988年,全县人口为20.46万人,至2022年,全县户籍人口23.02万人,常住人口18.3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30万人

客家人五次迁徙及分布情况





01

第一次迁徙

时间从西晋末(约公元317-879)至隋唐。自东晋,受五胡乱华影响,由于北方“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乱华(入侵中原)”引起,为了避乱,中原汉民南迁至江淮南北离中原较近的地方,亦有一部分汉民进入江西鄱阳湖区域及赣江流域

0 2
第二次迁徙

时间从唐末黄巢起义起(约公元880-1126)至北宋从开封迁都临安(杭州)期间。自唐末,受黄巢起义影响,由于唐末黄巢起义影响以及契丹(辽)女真(金)入侵中原引起,北宋王朝和晋朝一样,帝都向江南搬迁。由鄂豫皖迁皖南,时赣南山区已住进大批客民,闽西南、粤东北一带山区也迁入大批客家人

0 3
第三次迁徙

时间从南宋南渡(公元1127-1644),南宋建立至明朝灭亡、清初。自宋高宗南渡,受金人南下元人入主中原的影响,时中南为金所占领,百万汉民南迁,时赣南人口爆满,客家人(包括新旧南徙汉人)西向入闽,汀州在宋元时期已成为客家人聚居的中心地区。由于蒙古人南下直迫赣闽,从南宋末至元朝以后,为避战乱,大批客民由闽入粤,梅州已成为客家聚居中心。此时,赣闽粤交界的赣江、汀江、梅江的三江流域已成为客家聚居中心,通称为“客家大本营”。人户以南下汉人为主体(约占90%),语言通行客家话,传承盛行中原风俗习惯。

0 4
第四次迁徙

时间为明末清初(约1645-1850)。自明末清初,受满人南下及入主影响,客家人聚居大本营人口急增和清初奖励人口定向迁移(湖广填川)。当时客民便从汀州、梅州等地迁往粤中、粤西、粤海滨地区和桂、川、湘。有一部分迁至贵州南边及西康会理等地,形成客家分布全国的格局。

0 5
第五次迁徙

时间自清咸丰年间至清末(约公元1851-1864)。自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因起义失败客家受到牵连,同时又受广东西路事件(即土族与客民械斗)影响,导致客民再次迁徙,一部分向海外南洋各国及琼台等地,开始形成客家分布国内外的大势。

客家五次迁徙的结果造就了客家的大本营形成和客家精神的建立。五次迁徙的前三次,便在南方人烟稀少的闽粤赣三省交界的三江地区逐渐形成了赣南(赣州)、闽西(汀州)、粤东(梅州)的诞生地和大本营。由于客家人从中原迁来,受政治经济的影响,本能地聚居而生,忍辱负重,造就了团结进取、崇善育德、崇文重教、尊老爱幼、吃苦耐劳、勇于创业、爱国爱乡的优秀传统美德,称之为客家精神



古代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纪年方式。

纪年是指以文字确切记载历史现象发生的年代。我国历史悠久,从商代开始就有文字记载,但直到西周中期也没有确切年代记载。司马迁根据前人留下的资料,在《史记》中明确记载了西周共和元年及其以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从这一年起,我国历史开始有了确切纪年。




01

干支纪年

用“天干”和“地支”相配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1、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2、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3、60年一循环(谓六十一花甲),周而复始

0 2
年号纪年

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等。

0 3
王公年次纪年

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0 4
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如果你有好的建议或者意见

也可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

喜欢我们就点个赞,多一次分享吧

来源:蕉岭县地方志办

编辑:陈怡均(见习)

编审:夏新颂

终审:郭小静

蕉岭县融媒体中心矩阵▼

免责声明

凡本号有标注“出品:蕉岭县融媒体中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本号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以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获授权的媒体在使用时请注明“来源:蕉岭融媒”,违者本号将依法追究。

热门评论
打开蕉岭县融媒体中心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蕉岭:深耕长寿生态资源,做大食品产业文章 2024-05-13 11:12:46
【志说蕉岭百问3】建县初只有2144人?你了解蕉岭人口的变化吗? 2024-05-13 11:12:39
刘裕君主持召开县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坚决扛牢“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政治责任 2024-05-12 09:49:13
这份爱,不止今天 2024-05-12 09:49:08
刘鸿涛主持召开招商引资工作专题会,乘势而上大招商,精准服务招好商 2024-05-11 16:44:58
作风建设在行动|南磜镇:持续围绕“四个加强”抓作风,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05-11 16:29:20
优秀!蕉岭1集体1人获全省表彰 2024-05-11 18:00:29
致全县护理工作者!节日快乐!这封慰问信请查收 2024-05-11 17:22:09
县中医医院开展“5·12”国际护士节中医护理义诊活动,传承中医文化,真情服务百姓 2024-05-13 09:36:21
浓情五月,感恩母亲 2024-05-11 16:29:34
没看够!下载个蕉岭县融媒体中心呗!
蕉岭县融媒体中心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