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高管会、办事处)党(工)委、政府,区委各部门、区直 和省、市属驻梅各单位: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 之年,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各项工作十分重要。各地各部门要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 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 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 委十二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和节日期间各项工作,确保全区人民度过欢乐祥和的节日。根据 中办、国办,省委办、省府办和市委办、市府办关于做好 2021 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 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各项 措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欢度“两节” 的前提。严格落实冬春季疫情防控要求,克服麻痹思想、松劲心 态,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减少“两节”期间人员流动和 聚集,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严格控制聚集 性活动,原则上不举办大型会议、大型培训、大型演出以及年会 等人群聚集性活动,尽量采取线上方式举办会议、培训、活动, 确需举办的活动要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原则严格落实防控措 施。倡导企业、学校等错峰放假,鼓励春运期间错峰返乡返岗, 鼓励员工留在当地过年。倡导科学安排出行,非必要不去国外以 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加强联防联控,强化信息共享和工作对接。 坚持“人”“ 物”同防,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防控措施,压实企业主 体责任,依托信息技术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可追溯。规范做 好直接接触进口物品人员的个人防护、日常监测和定期核酸检测, 对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划分风险等级,实施精准管控; 加大涉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力度,扩大核酸检测覆盖面。对重 点场所采取严格的环境监测和卫生措施,对入境人员采取严格的 全过程、全流程健康管理措施,落实重点人群“应隔尽隔、应检 尽检”,疫苗“应接尽接” 。加强镇、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持 续对疫情风险地区返乡人员进行摸排登记。精准开展环境卫生清 洁和消毒工作。充分发挥发热门诊等“哨点”作用,强化“两节” 期间医疗检验、院感控制、疫情处置等工作,统筹抓好冬春季节 传染和防控工作。加强防控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群众坚持科学 佩戴口罩、减少人员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良好习惯, 出现可疑症状后及时就近就医。
二、用心用情关爱困难群众,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落实社 会保障政策,按时足额发放社保待遇,切实做好兜底保障工作, 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畅通社会救助渠道,确 保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困 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组织开展对困难老年 人、孤儿、留守妇女和儿童、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 精神病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走访慰问和关心关爱,确保他们有饭 吃、有暖衣、有避寒场所。统筹做好救灾资金和物资调拨发放等 工作,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冬春基本生活。以工程建设领域和劳动 密集型加工制造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为重点,扎实开展根治 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畅通举报投诉维权渠道,严厉打击欠薪违法 行为,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
三、着力保障市场供应,努力满足群众节日消费需求。加强 煤电油气运供需监测,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全面落实粮食和 物资保障政府责任,加强肉类、蔬菜等重要储备商品管理和应急 供应,确保粮油肉蛋菜果奶等重要商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根据节日特点组织开展产销衔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产品质量监管、价格监管,确保不发生系统 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居民生活必需品以及口罩等防疫 用品价格检测监管,加强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景区门票、停 车收费等领域价格监管力度,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严肃查处价格 违法行为,充分发挥 12315 (12345)投诉举报热线和平台作用, 及时受理和依法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落实疫情防控前提下有序 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 党成立 100 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新征程,创作推出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高质量文化 文艺产品,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 求。倡导健康向上的网上网下节日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和旅游市 场执法,引导消费者科学防控、安全出行文明旅游。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全力做好春运工作,保障群众安全便捷满意出行。抓紧 抓实抓细常态化客运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通风消毒、体温检 测、座率控制、乘客信息登记等措施,继续保持联防联控机制, 坚决遏制疫情通过交通领域传播。鼓励用人单位结合工作需要和 职工意愿,统筹安排休假,引导错峰出行。增强运力供给,优化 运力配置,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做好多种运输方式接驳换乘,畅 通旅客出行“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创新便民服务举措,加强改进 春运售票组织工作,增配自动检票机、安检仪,设置急客绿色通 道,进一步提升进站安检效率。完善健康码、电子客票等使用, 保障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智能化条件下的出行服务。严格落实春 节假期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做好道路疏堵保畅工作,保障 运输通道便捷高效通行。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及时疏散滞留旅 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严管“两客一危一货一面”等重点 车辆,严查“三超一疲劳”等严重违法行为,严防发生重特大交 通事故和大范围、长距离道路交通拥堵,确保群众安全出行。加 强辖区内高速公路运行管理,强化节前路网运行研判,压实各方 责任,提前部署各项工作。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措施和 交通拥堵信息预警,妥善应对恶劣天气和春运高峰,防止发生大 范围、长时间道路交通拥堵。全面做好铁路应对春运客流高峰的 安全防护和综合保障工作,优化售票、取票、进站验票的流程, 落实疫情防控各项任务,完善突发事件应对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 依法惩戒“车闹”“霸座”等行为,规范出行秩序。
五、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坚持科学 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层层压实责任,切 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突出抓好高危行业领域风险管控,开展岁末年初安全生产攻坚行动,坚决治理高风险地下矿山,深 入排查危化品重大隐患,加强对涉危化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 对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制, 严厉打击烟花爆竹违法生产、无证销售、超量储存、违规燃放等 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道路运输、水上运输和建 筑施工、工贸、民爆、城市燃气等安全整治,深入开展大型商业 综合体、宾馆饭店、歌舞娱乐和城中村、门店房、 “多合一”等高 危场所火灾防控,加强旅游景区特别是封闭场馆消防安全和高风 险游乐项目的隐患排查,严格大型活动安全审批和人流监控。做 好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灾害天气和森林火险火情的监测预警和应 急处置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防范化解各类矛盾风险,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高度 关注、排查梳理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压实行业主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深入排查特定利益诉求群体 和金融、劳资、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落实源头稳控措施 和多元化解机制,把各类不稳定因素和群体性事件苗头解决在萌 芽、化解在基层。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强化信访风险隐患排查, 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及时处置农民工欠薪矛盾等问 题,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社会矛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 强对偏远农村、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社会治安重点地区、重点 部位以及各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深入打击暴力恐怖、 涉枪涉爆、个人极端暴力、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侵害未成年人和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维护社会 良好秩序。加强社会面整体防控,落实公安武警联勤巡逻,强化 重点目标、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防范,加强枪支弹药、 管制刀具等重点治安要素的源头管控,有效消除治安隐患。强化公交、高铁、车站、校园、医院和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 加强网约车、无人机、寄递物流等行业安全管理以及重点企业、 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和安全防范,确保社会面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 流顺畅安全。
七、持续深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导勤俭文明过节社会风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特别是 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两节”这一特殊时间节 点有针对性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 氛围。坚决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高额彩礼、厚葬薄养、不 文明祭扫等不良习俗,摒弃婚丧嫁娶陋习,倡导树立文明新风。 引导餐饮消费者使用公勺公筷、实行聚餐分餐制、减少使用一次 性餐具。自觉抵制餐饮浪费,引导消费者适当点餐,开展“光盘 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加强健康安全和生态保护宣传教 育,严格执行禁止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交易有关要求,革除滥食野 生动物的陋习。
八、坚持不懈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节日氛围。严格落实 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明廉洁过节各项纪律要求, 坚决整治违反规定发放津贴、补贴、奖金和实物问题,着力纠正 以反“四风”为名取消干部职工正常福利问题。紧盯节日期间违 规收送礼品礼金、公款吃喝、大办婚丧喜庆等享乐奢靡突出问题, 精准监督、靶向发力。对收受礼品礼金、私车公养等隐形变异问 题露头就打、深挖细查。坚决纠正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民 生保障、帮扶救助、安全生产、政务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疫情 防控、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 假作为等问题,着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严肃查处随 意向下派任务、要材料要报表、扎堆调研和随意要求干部“24 小时在岗”、滥用互联网政务应用程序等给基层造成严重负担的形式 主义问题。严明换届纪律要求,加大对拉票贿选、跑官要官、说 情打招呼等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 并重,持续推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具体措施落细落实,加大对 基层干部特别是战斗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一线同志的关心关爱 力度,做好对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因公去世干部家属、生活困 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的走访慰问、照顾救助和长期帮扶工作, 加强党内激励关怀,使党员、干部等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
九、严格落实岗位职责,认真负责做好应急值守工作。各级 各部门要加强值班值守,确保梅县平安。落实节假日值班带班分 类要求和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 24 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干部在岗 带班、外出报备制度,确保通信联络和信息渠道畅通,保证节假 日期间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各镇(高管会、办事处)党政主要负 责同志要做好节假日期间留守工作,原则上不能同时离开本地。 完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遇有重要紧急情况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 突发情况,要迅速按照“一盘棋”应急响应机制和重大突出事件 “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要求妥善应对处置,并第一时间报告情 况。紧急信息报送至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不得过事发后 1 小时。 特别重大的紧急情况,要第一时间电话报告,随 后 30 分钟内补报 文字材料。加强社情舆情动态掌握,主动收集和反映网络舆情、 社情民意,并按工作职责做好舆论引导,有针对性回应社会关切。 春节假期期间,各镇(高管会、办事处)每日下午 3 时前报送当 天本地社会面综合情况;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分局、政法委、区 交通运输局、区发展改革局、区科工商务局、区文化广电旅游局、 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民政和人社局等单位每日下午 3 时前分别报送当天网络舆情、社会治安、政治 安全、交通运输、市场物价、商品供应、旅游市场、公共卫生、 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工程项目欠薪等情况。加强风险预警预判, 制定完善应对恶劣天气、客流激增、延误晚点等突发事件应急预 案,强化应急演练,加强物资储备,做好应急准备,确保第一时 间响应,快速高效处置。直接服务群众的单位要安排好节日期间 值班执勤并保证服务质量。请各镇(高管会、办事处)、各单位于 2021年2月1日前将春节期间值班安排报送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 (联系电话:2589800,传真:2595800) 。
各镇(高管会、办事处) 、各单位要增强“四个意识” ,提高 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结合实际认真研究部 署节日期间有关工作,并统筹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确保本通 知精神落到实处。
中共梅州市梅县区委办公室
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 年 12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