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来了! 区委全会报告:接下来我们这样加油干
今天上午,中国共产党梅州市梅县区第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加快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全力争当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一、把握重点、精准发力,生态发展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党的建设持续加强。水美村、雁上村入选中组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试点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入选省级试点建设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镇村全覆盖。打造“学习马克思主义”专题微党课、“守初心、担使命”情景党课等精品党课。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旧址群被认定为首批市级党员教育基地,打造首批8个区级党员教育基地。
(二)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区委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上千名党员干部支援社区,上万名志愿者奋战基层一线,13名医护人员逆行支援武汉。粤东医院成功治愈7例输入病例,实现确诊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和治愈患者“零复阳”。全力推动惠企援企稳岗,落实减税降费3.6亿元。召开政银企座谈会,金融机构为9家企业授信20亿元,总投资23.78亿元的5个项目现场签约,提振了企业复工复产信心。
(三)产业集聚水平持续提升。梅州综保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首期征拆任务全面完成。梅县产业集聚地落户企业75家,投产63家。天虹购物中心、嘉元科技1.5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BPW车轴八期技改项目、伟友耐磨二期技改项目、中国金柚科技文化产业园等6个总投资38.8亿元的项目动工。“客都人家”一期项目基本建成,实现正式亮灯。
(四)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城区空气质量稳中向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3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前三季度6个考核断面平均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全市河长制工作考核获评“优秀”等次;提前完成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年度目标。
(五)脱贫攻坚战持续深入。持续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6881户15189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32个省定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
(六)乡村振兴持续发力。“1+N"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有序创建,省万里碧道试点工程项目(丙雁大堤)一期全面建成。沿石窟河连线连片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完成省级金柚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任务,成功创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入选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区。“梅县金柚”入选省第三届名特优新农产品,“梅县绿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七)民生福祉持续提升。高考优先投档线上线人数比去年増长42.5%,高级中学本科率达88.28%,梅县外国语学校本科率保持在95%以上的高位。粤东医院胸痛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通过国家认证,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大楼建设进展顺利。梅龙高铁动工建设,征拆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梅州政协“连心桥”建成通车,东环高速、葵岗互通即将建成通车,东部快线加快推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二、把握大局、提高站位,坚定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方向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大局”“两个战略”“两个循环”“两个百年目标”“两个统筹”的重要论述精神。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三)深刻领会省委李希书记来梅调研讲话精神。
三、发挥优势、乘势而上,争当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一)要致力聚合发展优势。把绿色生态、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等优势转化为争当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强大动力。
(二)要全力增强绿色动能。一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二要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新平台;三要培育科技创新发展动力;四要畅通内外循环渠道。
(三)要大力提升城市活力。围绕进一步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品质,推动梅县主城区、丙雁城市副中心、畲江卫星城加快发展,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协调发展。
(四)要强力推动乡村振兴。以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五大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五)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民生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工程,进一步增强稳增长、优结构、拓空间、促循环的内生动力,为推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同时,要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毫不松懈抓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四、党建引领、感恩奋进,为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一)强化党建引领,增强组织战斗力。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强化担当作为,扎实谋事干事。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乘势而上、感恩奋进,全力以赴展现梅县担当、梅县作为。
(三)强化全面从严治党,锻造优良作风。旗帜鲜明讲政治,持续巩固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的成果,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记者:温芳兰 李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