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临近:科学理性消费 谨防诈骗陷阱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已经开启预售,网上购物的氛围持续升温,不少消费者正趁着这波优惠热度,将自己心仪的商品“纳入囊中”。然而众人狂欢下的“双十一”,也给一些消费者带来了过度消费、上当受骗等困扰,那么我们广大消费者该如何理性购物、科学消费呢?
“双十一”期间,电商五花八门的促销广告,很容易让消费者冲动、跟风消费,特别是现在的年轻消费群体,在“优惠”“折扣”“返现”等字眼面前,总是会“欲罢不能”,想着买到就是赚到,失去理性疯狂购物,从而导致不理性的过度消费行为。
心理专家告诉记者,出现过度消费一方面是跟商家的促销策略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由于消费者“买到就是赚到”的心态作祟。而作为网购主力军的年轻人,对网络过度依赖的生活习惯以及自身自控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他们更容易冲动消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罗海龙:看到很多东西买来又不好用,然后又有一些经济方面的压力,所以很多时候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心情不好,久了,累积时间长了,也会引起身体上的不舒服。作为年轻人的话,我觉得要有一个度,进行消费行为的有些可以网上买,有些可以亲自到实体店买】
因此,大家在享受“买买买”的酣畅淋漓时,一定要理性消费,量力而为。一是要有购买计划,二是要结合自身实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罗海龙:需要不需要都觉得,打折那么多买到就是赚到,这样买回来就会导致不合理的消费,自己先做安排做计划,先列个表,自己需要的在双十一买就比较好。买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经济特点,经济承受能力,不要出现一些超过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去进行消费。】
同时,在网购过程中,也要小心避开随着“双十一”而来的一些诈骗陷阱。不法分子会通过“预售”、“伪”红包、“假”客服、“信用提额”、“中奖免单”、刷单返利等方式诱惑消费者上当受骗。警方提醒,在“双十一”狂欢之际,广大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梅县区宝华派出所民警 黄广超:(受骗原因)一方面是市民疏忽大意警惕意识不够,另一方面是对这些诈骗手法不熟悉,所以双十一就要到来了,在此公安机关提醒广大市民,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客服理赔,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验证码,在购物过程中,不要随意点击那些链接,一定要到正规的购物网站进行购物。】
全媒体记者:伟诚
实习记者:紫桢 仕年
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