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十三五”的民生红利---治理养殖污染 畜禽粪污变肥还田
在很多人眼里,农村畜禽粪污是一件“上不了台面”的小事。但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则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治本之策。“十三五”时期,国家就提出要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对此梅县区相关部门积极落实和探索,引导和鼓励企业把畜禽养殖废弃物变废为宝,走出一条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
说起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松口镇的梁志章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作为松口镇种养大户的他,目前金柚种植面积就多达1万多亩,2万多棵树,养猪3000余头,通过农场自制自用,实现种养零距离对接,用自产的3千吨猪粪“变废为宝”,制成了1千吨有机肥。
【广东和信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 梁志章:我们就这样经过干湿分离,把猪粪分离出来,分离出来以后干的猪粪,放在有机肥厂加工成猪粪有机肥,然后尿液分离出来以后,经过沼气污水处理,然后走到中端的时候,到生化塘那边,然后就放在果树水肥一体化那边,把他分在每棵树上,因为我们本身是有水肥一体化的设施,人力不用动,科技成分比较高,节省了很多成本。】
梁志章告诉记者,自己的养猪场年出栏生猪一万五千多头,猪粪脏臭的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他,2017年,当其得知,梅县区在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时,实施全区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时,让他瞬间看到了希望。
【广东和信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 梁志章:我们投入这些是前期的投入,事实上算起来以后来说和长期的付出来说是划算的,加上还有很多很好的政策,政府补贴,那么我们好多都是政府补贴(60%),(自己出)40、50%左右大大减轻了我们企业的成本。】
梁志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自己用“畜沼果水肥一体化利用”等方式,粪渣生产的有机肥,不仅没有臭味,还为他柚园,一年节省15万元左右的化肥费用,而且用不完的还能卖给周边村民使用。
【广东和信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 梁志章:我们就销售给周边的农户,我们也参与了2017年到2019年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项目,政府补贴400元,我们卖1000元,然后我们跟农户就收600元,也减轻了农户的生产成本,还有就是带动农户尽量多使用有机肥,减少对土壤的破坏,提高整个果树的品质。大大提高了金柚品质,原来大家喜欢用化肥,现在大家有意识要多使用有机肥,(观念)有大大的转变】
记者从梅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像梁志章一样以畜禽粪便为原料,进行有机肥生产的企业有7家,整个工艺流程也简单,主要是粪便进行固液分离,液体粪污进行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生活中燃烧使用,剩余的沼液集中收纳在沼液储存池,用于平时柚树液态有机肥的利用;牛、猪、鸡固体粪污则加入花生麸、蘑菇渣、微生物制剂、酶制剂等配方,提高有机肥转化率,随后进行堆肥,制成有机肥。
【梅县区农业农村局 畜牧与饲料股 股长 吴均平:我们梅县区,整个区每年畜禽产生粪污量大概是30万吨左右,我们各个养殖场户,要采用干清粪、雨污分流、生物发酵、黑膜反渗透处理、沼气池厌氧发酵粪污等方式进行处理,处理后对沼液沼渣,就近还林还田的生态模式,做到循环利用】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结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实施,梅县区全面落实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辖区7家大型有机肥厂全年可生产有机肥5万吨以上,并通过以点带面进行示范带动,推广发放生物发酵剂加快畜禽粪便腐熟制作农家肥,畜沼果菜茶等模式,全区全年产生约30万吨的畜禽粪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8.09%。大型规模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梅县区农业农村局 畜牧与饲料股 股长 吴均平:引导畜禽养殖,从小散养逐步向规模化进行养殖,生态养殖转型进行升级,从源头上控制养殖污水的产生,第二个过程的控制,对畜禽养殖场更设配套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比如沼气池、堆粪场等等,然后利用生物科技这些处理的办法,加速粪污无害化处理的进度来减少氮磷和臭气的排放,第三方面就做末端利用,构建一个种养循环,农牧结合,保证粪污最大化进行循环利用】
全媒体记者:翠芳 链锋
实习记者:钰潆
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