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梅县区木偶传习所负责人赖瑜明被评为广东乡村振兴先进一线工作者(文化传承类)。记者走访赖瑜明时,深深感受到这位“80”后所长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县提线木偶的热爱、对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的执着。
在梅县区木偶传习所的排练室,两名提线木偶戏演员正在进行日常的排练,在演员的提线操纵下,原本木讷的木偶做出各种姿态,动作栩栩如生,分外有趣。记者了解到,目前梅县区木偶传习所共有25名演员,平均年龄23岁,其中有5名演员被评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我进来木偶传习所已经十年了,人能表达的东西,木偶也能表达,人不能表达的东西也能通过木偶表达出来。所以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有一门这样的艺术让我挺自豪的。”梅县区区级提线木偶传承人陆怡婷说。
梅县区木偶传习所所长赖瑜明向记者介绍了2014年他刚进入木偶传习所时的情形:“我刚到木偶传习所的时候,这里是一个‘三无’的状态,第一没资金,第二没人员,第三没设备。一个文艺院团走到那种地步,确实是可以用狼狈来形容。”
赖瑜明清楚地认识到,传承需要在创新中发展,为了让梅县提线木偶戏能“重焕活力”,赖瑜明秉承着“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发展理念,在传统剧目中加入木偶变脸、卡通等创新元素,加上舞蹈表演、人偶同台等让人耳目一新的表演形式。2017年的大型木偶剧《海底总动员》和2018年的舞蹈剧《封箱》均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在赖瑜明的带领下,梅县区木偶传习所不断推陈出新,还积极走进校园、社区、村镇,通过“送戏上门”的方式培养观众。“我们把传统的提线木偶带入校园,让更多的小朋友更多的师生能够近距离了解提线木偶。这几年来,我们一年大约有100场左右的送戏下基层活动,我们现在推行多元化表演,一台综艺晚会当中不单只有唱、演、跳、木偶,而是以多种元素来吸引观众。”赖瑜明说。
在梅县提线木偶的创新和发展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为了传承传统提线木偶戏的手艺,梅县木偶传习所专门聘请专家对演员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同时选送一批演员到福建、上海等地参加培训。
赖瑜明表示,下来梅县区木偶传习所将推出“非遗+”的发展形式,运用非遗+文创、非遗+文旅、非遗+民宿、非遗+互联网等形式吸引更多人了解提线木偶这门独特技艺,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提线木偶戏,让梅县提线木偶戏得到更好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全媒体记者:杏岚 伟诚
编辑:雅芳
审核:谢勇 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