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的传承与坚守!这位将军后裔用黄皮豆干撑起了一个家

2021-06-08 17:45:51 

说起梅州的传统美食黄皮豆干,不少人都会在前面加上“南口”两个字。黄皮豆干在当地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金裹玉”,相传是乾隆下江南游玩偶然品尝到而赐名。

微信图片_20210608172733

在南口镇锦鸡村,有一位黄皮豆干的传统手艺人——林小龙,他是文威将军林绍斐的后代,祖上三代人都是将军。与祖上的光辉不同,林小龙的选择是拾起锦鸡村的传统手艺,在林绍斐将军的故居做起了黄皮豆干,这一做就是二十年。

微信图片_20210608172704

一块小小的豆干,需要经历极为繁琐的工序才能做好,凌晨十二点定好闹钟起来泡豆子,已经成为林小龙夫妇的习惯。浸泡好的大豆清洗粉碎打浆,磨至细腻如乳便可用热水冲浆,反复冲20至30次,随后将滤好的豆浆倒入锅内煮沸,煮沸后将豆浆装到大桶内,就到了制作全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手工点卤。“盐卤水如果点多了,豆干会比较硬,口感不好。如果点少了豆干会很稀,没有柔韧性,所以点盐卤水的量一定要十分适合。”林小龙说。

微信图片_20210608172635

微信图片_20210608172742

搅拌着将卤水倒入豆浆中,水状的豆浆渐渐凝固成块。紧接着,林小龙夫妇便分工合作,用小瓢将豆花舀到平铺砂布的碗中,将豆花一层层裹好整齐摆放,用上百斤的石头压住豆腐,帮助水分压出。30分钟后豆干基本成形,经过自然晾晒和粗盐过水,耗时12小时的黄皮豆干便可出炉。“一天大概能做500多块豆干,批发给南口的零售商卖。找我买的也很多,附近的邻居买来做饭的,还有深圳广州听到我的豆干好吃的,都会指定要小龙豆干,好多指定就要我的豆干的。通过做豆干我也供我的三个女儿读完了大学,现在一家人其乐融融,非常好!”林小龙表示。

微信图片_20210608172709微信图片_20210608172729


全媒体记者:杏岚 伟诚

编辑:凰仪

审核:谢勇 陈海

底图配图20210108

安全生产4

热门评论
打开梅县发布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这个葡萄园的“老树葡萄”已上线!采摘约起来? 2021-06-08 17:40:14
二十年的传承与坚守!这位将军后裔用黄皮豆干撑起了一个家 2021-06-08 17:45:52
戴口罩、测体温、扫粤康码!商超防疫不放松! 2021-06-08 16:28:56
暖心!多方助力护送考生赴考 2021-06-08 16:04:30
暖心!腌面店为高考生提供免费三餐 2021-06-08 11:29:43
梅县区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工作将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2021-06-08 10:33:12
护好孩子们,校园版硬核防疫九图一张不能少! 2021-06-08 16:14:26
与病毒赛跑!最新版社区硬核防疫九图来了 2021-06-07 22:11:05
严防死守!最新版乡村硬核防疫九图快收藏 2021-06-07 22:05:13
吃得好吗?住得舒服吗?记者带你探访高考食宿点 2021-06-07 17:02:11
没看够!下载个梅县发布呗!
梅县发布 权威声音 急速传达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