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梅州的传统美食黄皮豆干,不少人都会在前面加上“南口”两个字。黄皮豆干在当地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金裹玉”,相传是乾隆下江南游玩偶然品尝到而赐名。
在南口镇锦鸡村,有一位黄皮豆干的传统手艺人——林小龙,他是文威将军林绍斐的后代,祖上三代人都是将军。与祖上的光辉不同,林小龙的选择是拾起锦鸡村的传统手艺,在林绍斐将军的故居做起了黄皮豆干,这一做就是二十年。
一块小小的豆干,需要经历极为繁琐的工序才能做好,凌晨十二点定好闹钟起来泡豆子,已经成为林小龙夫妇的习惯。浸泡好的大豆清洗粉碎打浆,磨至细腻如乳便可用热水冲浆,反复冲20至30次,随后将滤好的豆浆倒入锅内煮沸,煮沸后将豆浆装到大桶内,就到了制作全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手工点卤。“盐卤水如果点多了,豆干会比较硬,口感不好。如果点少了豆干会很稀,没有柔韧性,所以点盐卤水的量一定要十分适合。”林小龙说。
搅拌着将卤水倒入豆浆中,水状的豆浆渐渐凝固成块。紧接着,林小龙夫妇便分工合作,用小瓢将豆花舀到平铺砂布的碗中,将豆花一层层裹好整齐摆放,用上百斤的石头压住豆腐,帮助水分压出。30分钟后豆干基本成形,经过自然晾晒和粗盐过水,耗时12小时的黄皮豆干便可出炉。“一天大概能做500多块豆干,批发给南口的零售商卖。找我买的也很多,附近的邻居买来做饭的,还有深圳广州听到我的豆干好吃的,都会指定要小龙豆干,好多指定就要我的豆干的。通过做豆干我也供我的三个女儿读完了大学,现在一家人其乐融融,非常好!”林小龙表示。
全媒体记者:杏岚 伟诚
编辑:凰仪
审核:谢勇 陈海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