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华(1903—1932)
李仁华,隆文镇村东绳继堂人。幼时随父母在马来亚吉隆坡生活,11岁回乡读书。李仁华小学毕业后考进启文中学,后转广益中学就读。时值五四运动之后,革命思潮在梅县广泛传播,深受其影响。1924年5月,李仁华与朱仰能、谢北岳、古柏等组织本校同学,反对学校当局强迫学生读圣经和包庇总务贪污学生膳费,爆发爱国反帝学潮,有280多名学生离开广益中学,组织学生互助社,为互助社领导人之一,另行上课,后在一批进步教师的支持下开办学艺中学。
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东征军第一次东征来梅,广东新学生社特派员张维(中共党员)到学艺、东山及附城各中学进行活动,成立广东新学生社梅县分社,李仁华当选为分社委员。之后,在张维等人的帮助下,积极推动学生运动的发展,是年12月初,由洪剑雄、张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共梅县地方组织最早的党员之一。入党后,李仁华任梅县支部宣传干事。同月,在洪剑雄、张维、李世安等中共党员的推动和帮助下,成立国民党梅县县党部,任县党部宣传干事,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1926年春,全梅学生联合会总会成立,李仁华当选为副主席,并出席广东省召开的全省第一次中学生联合会代表大会。是年夏,中共梅县特支遵照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将党员按实际工作情况、酌参年龄行划分,一部分20岁以下的党员转为共青团员,并成立团梅县特支。因年龄在20岁以下,李仁华转为共青团员,当选为团梅县特支宣传委员。8月,成立共青团梅县地方委员会,李仁华任宣传部长,在梅县、兴宁、五华、平远等地建立和发展共青团组织。
1927年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梅县地方政治形势紧张。4月中旬,中共梅县部委和共青团梅县地委联合组成武装斗争委员会,准备武装暴动,李仁华任武装斗争委员会委员。随即,在工人、学生中秘密进行活动,组织五一大示威。5月12日,举行武装暴动,暴动成功,成立梅县人民政府委员会。后因受国民党政府军队的镇压,刚建立的人民政权解体。李仁华与陈劲军、古柏、杨雪如等奉党组织之命,北上武汉,找党中央联系请示工作,后秘密返回梅县,继续在共青团梅县县委和团东江特委工作。
1935年,李仁华在广州不幸被捕牺牲,时年29岁。
全媒体记者:翠芳
资料来源:中共梅州市梅县区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黄婷
审核:谢勇 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