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侨为“桥”!梅县区这样讲好客家故事

2021-11-04 18:47: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保护好“侨批”文物,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引导和激励他们在支持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梅县区作为华侨之乡,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以内联外,以侨为“桥”,汇集侨力,凝聚侨智,用心用情做好“侨”文章,讲好中国故事。

走进位于梅县区丙村镇的客都人家“侨批文化展区”,一封封侨批、一件件侨物、一个个故事……无不悄声诉说着海外侨胞们的思乡情、奋斗史,也见证梅州、梅县侨乡的历史变迁。而这个展区,正是有着“客属侨批收藏第一人”之称的梅州市客侨博物馆馆长魏金华亲自策划、布展的。

魏金华告诉记者,华侨出去下南洋之后赚的钱基本是通过侨批带回来,对整个侨乡的形成、发展都做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国家大量的外汇都是通过侨批带回来,为国家的建设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过来 (旅游)的人基本上都会来这里打卡,主要是了解华侨外出创业打拼以及返乡做的贡献,学习这种爱国爱乡的精神。”客都人家景区工作人员钟艳婷说。

这一年多来,魏金华还深入挖掘侨批故事,通过公益讲解、侨批研讨、撰写文章等,积极宣传推介梅州侨批文化。“通过侨批故事传递梅州华侨感人的历史,讲好中国故事,梅州故事。”

梅县是华侨之乡,梅县籍客家华人华侨分布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间更是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华侨。为讲好华侨故事,梅县加快推进名人故居(旧居)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工作。位于梅县区松口镇南下村的张榕轩故居,在张榕轩后裔及当地镇、村多年的努力下,已经修缮成为一处独具特色的纪念馆。这座上百年历史的侨房,讲述了中国首条侨办铁路创办人张榕轩的故事。前不久,张榕轩故居被评为梅州十四大名人故居之一。

“很多各国回来的华侨来这里旅游,学习张榕轩及其后裔爱国爱家的情怀。”松口镇南下村村民张少广说。

“把印尼泗水侨胞傅可英、傅锡荣故居仁寿庄打造成围龙民宿古民居,清末华侨巨商谢逸桥、谢良牧兄弟故居爱春楼的修缮,打好侨牌、发挥侨力,进一步激发华侨和侨属关注家乡、服务支持家乡建设的热情。”梅县区松口镇党委委员李培才告诉记者。

梅县区还注重以内联外,以侨为桥,依托归侨侨眷、侨联委员、海外侨领,讲好中国故事。印尼新侨李满意先生过去一年在家乡梅州干了几件事,其中最骄傲的就是在世界客侨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港——松口古镇创办了南洋剧场。

“现在主要就做了传承客家文化的小型汉剧院,回到家乡也找到了很多懂民间汉剧的老人,虽然有些时候我听不大懂,但觉得这个文化要传承下去。”李满意向记者介绍道。

“这个南洋剧场可以让游客领略到过去的内涵、意义,出去的华侨也能勾起过去的回忆。”松口国乐社团负责人李富进说。

李满意先生在印尼是做国际物流清关的,他又结合自己的所长,把家乡的特产打包成“龙神壹佰零捌”礼盒,出口东南亚。“我们从梅州市挑选出108个镇,每个镇都挑出一个拳头产品,然后自己打包加工,再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后期哪里有客家人我们就出口到哪里。现在第一批腊味版的壹佰零捌产品已经发往印度尼西亚,后期干货、姜糖类的零食那些将陆陆续续发过去,当成中国年在海外的年货销售。”

李满意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还将结合这108种特产制作视频等作品,把客家文化传播到海外。“我们后期还要把客乡文化做成客乡诗话主题的故事,传播到海外,进行文化交流,讲出故事给海外华人、客家人听,讲好客家故事。”


全媒体记者:郑春遥 卜链锋 

通讯员:梁文华

编辑:盛楠

审核:谢勇 陈海

热门评论
打开梅县发布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给应急管理装上“智慧大脑”!梅县区这样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021-11-04 19:01:01
以侨为“桥”!梅县区这样讲好客家故事 2021-11-04 18:47:46
晋级16强!梅州梅县球乡好样的! 2021-11-04 15:51:18
保供稳价!蔬菜价格有所回落 2021-11-04 15:32:34
百年初心阅风华——评《百年扬帆——粤学党史粤爱党·打卡广东红》 2021-11-04 14:59:52
学史明廉 守正力行!梅县区这场演讲比赛意义深远! 2021-11-04 14:54:47
为健康保驾护航!2022年医保,您缴费了吗? 2021-11-03 18:18:53
“柚”见丰收!梅县金柚优质优价富柚农! 2021-11-03 18:05:41
梅县区3-11岁儿童新冠疫苗今日开打!这些事项要注意! 2021-11-03 12:13:29
关注这4地疫情!10月19日(含)以来从江苏常州、河南郑州、重庆和四川成都来(返)梅人员请速报备! 2021-11-03 09:24:12
没看够!下载个梅县发布呗!
梅县发布 权威声音 急速传达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