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梅县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林业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大力推进高质量水源林建设、大径材培育、生态景观提升、乡村绿化美化和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等林业工作,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绘就了一幅幅绿水青山的秀美画卷。
早春三月,正值春季植树造林的黄金时机,我区各地掀起植树造林热潮。在水车镇水车村一个山坡,一棵棵新栽的树苗在明媚的春光下展现勃勃生机。这是今年植树节来临之际,我区在当地实施的高质量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目前已在水车镇种下红锥、枫香、银叶金合欢、火力楠等树种1400多亩。
“我们抢抓造林的有利时机,认真实施高质量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梅县区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股股长黄国烽告诉记者,今年我区计划完成6934亩高质量水源涵养林建设。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做到“四早”,即谋划早、设计早、启动早、备耕早,力争4月中旬全面完成种植任务。
据介绍,今年我区投入100万元高质量建设区级全民义务植树示范基地,包括畲江镇红星村、梅县区政府大院、梅县区高级中学、梅花山森林公园、梅州综合保税区5个义务植树点,大力营造持续推进全民义务植树的浓厚氛围。同时计划在高速公路沿线、城区周边进行林分改造约3000亩,助力构建健康、稳定、高效森林生态系统,有效抑制松材线虫病蔓延和森林火灾发生。
在持续推进植树造林的同时,我区大力推广科学造林,严格落实管护责任,创新管护机制,切实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并坚持以水为纽带、以路两旁为重点,按照“一路一树、一街一景、一处一花”的原则,对“三江四线”进行添花增色造景,持续打造美丽山水、美丽道路、美丽城乡。此外,我区还积极推动人民公园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更多“城市绿肺”,建设“推门见绿、抬头赏景”的美丽城市。
目前,梅县区(含梅南林场)林地面积27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54%,森林蓄积1225.38万立方米,建成11个自然保护区和40个森林公园,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梅县区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全媒体记者:李小冰 卜链锋
编辑:黄婷
审核:谢勇 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