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土味宣传防疫
“讲卫生、戴口罩、爱靓也爱命。用公筷用公勺,吃人口水没意思。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办了出事怎么办……”这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疫情防控小口号,通过13位村(居委)支部书记用客家话录短视频进行宣传,近日,石扇镇这波“土味”客家话的宣传,走心了。
当记者来到石扇镇圩镇入口四驳桥处,便看到石扇镇的户外LED宣传屏正在滚动播放疫情防控内容,其中这段短视频就是连日来在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网络上转发点赞达10W+的“网红防疫短视频”。
视频中正能量满满的村(居委)支部书记们用着最质朴、最接地气的“土味”客家话宣传着防疫措施。对于如此创新接地气的宣传方式,网友们纷纷点赞评论“好可爱哈哈哈”“这个宣传做得顶呱呱”。
记者采访期间,该镇的群众们毫不吝啬地表达对该宣传方式的认可,以及对当地干部的用心点赞。“对我们村民来说,客家话比普通话易懂,他们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把主要意思喊出来,更加亲切。我也转发到亲戚朋友群,让大家看一看我们家乡的防疫宣传力度。”“简短好记又亲切,我们一听就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传播效果非常好,更让我们看到政府在疫情防控上下的功夫,是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
记者了解到,视频创作者是镇上的一名宣传干部,从创作理念的产生到宣传语的创作到视频的拍摄剪辑,这位标准的“自媒体达人”充分演绎了“当90后上岗”带来的新鲜力量。
“客家话是能引起大家共鸣的表现形式之一,编写过程,也是特地使用了我们日常的客家俗语来押韵,比如‘讲卫生、戴口罩、爱靓也爱命’‘喜事缓办、丧失简办、宴会不办、办了出事酿也办’,亲切又接地气。而村(居委)支部书记作为一线防疫人员,都是群众熟悉的‘老朋友’‘熟面孔’,更能起到劝说的宣传效应。”视频创作者、石扇镇干部黄婷告诉记者。
她观察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群众大多“宅”在家里。这种背景下,媒体出身的她,想着充分利用自身技能和媒体传播途径受众广、传播快、覆盖面广的优势,能更好引导群众配合好防疫工作,营造全社会科学防控疫情的氛围。
这个花式疫情防控宣传,是石扇镇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宣传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石扇镇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狠抓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组建“志愿者服务队”,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新冠疫苗接种任务,通过强化宣传、送苗下乡、专车接送等方式全面构筑区域免疫防线。“要让防疫知识入脑入心,就是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石扇镇党委委员黄艳娇表示,石扇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通过短视频、宣传海报、上门摸排等方式,牢牢把握住宣传“主动权”,统筹抓好社会宣传、舆论引导、舆情处置等各项工作,形成多形式、全时段、无间隔、全覆盖的正面舆论引导态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凝聚起战“疫”强大正能量,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全媒体记者:李小冰 林旋
通讯员:黄婷
编辑:雅芳
审核:谢勇 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