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年轻新消费群体崛起以及“轻厨房”等概念兴起,并非新生事物的预制菜也逐渐席卷了大众的餐桌。借着这股“东风”,梅县区的客家预制菜产业也迎来了“丰收”的一年。
在梅州市客迁御制食品有限公司的预制菜生产加工基地车间里,工作人员正身穿防尘服,“全副武装”进行预制菜的前期烹煮工作。“我们现在做的是客家的特色红焖猪肉。类似于中央厨房,做好之后我们要进行放凉,放凉之后我们会进行速冻的处理,速冻处理之后进行内外包装的封装,最后是作为一个成品进仓的过程。”梅州市客迁御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伟东说。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的客家预制菜生产加工基地于今年4月份成立,7月份开始正式投产,目前已有客家红焖肉、梅菜扣肉、古法盐焗鸡等9款客家预制菜产品,日产量达到2000盒以上。“预制菜的主要针对群体为珠三角地区的白领,只需要简单加热一下就可以吃,价格也比较实惠。我们现在价格做到人均30元左右,一个菜品大概就是28、29元。”叶伟东告诉记者。
而随着直播带货的日益普及,客家预制菜也“顺着网线”走出梅州,端上了全国各地的餐桌。在梅州市客迁御制食品有限公司的抖音直播室,一名主播正拿着各种品类的客家预制菜产品,绘声绘色地对直播间的观众进行介绍推广。“我们每天都会进行直播,一场直播大概会持续三到六个小时,有5000~6000人看。”梅州市客迁御制食品有限公司抖音运营总监李国昌说。
据介绍,目前该公司在梅州地区共有14个线下门店,同步在淘宝、京东等网上商城进行预制菜的销售。“两个厂房加起来总营业额全年在6000万左右。后期我们也会根据不同的市场,进行其他口味菜品的研发,我们预计第一个目标做到年产值一个亿左右。”梅州市客迁御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伟东表示。
一头连接着田间地头、一头连接着厨房餐桌的预制菜,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在原材料方面,梅州市客迁御制食品有限公司积极联农带农,通过“鼓励农户代养”的形式获取鸡、鸭等预制菜原材料,在自身“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丙村镇芦陵村党支部书记叶继联:“客迁公司会送鸡苗下乡,和农户签订协议,由农户帮忙养鸡,他们负责回收,回收回去拿来加工成半成品,做成预制菜,保证农户养的鸡有销路,他们这种帮农助农的方案是十分好的,等于帮助我们的村民增加了收入。”
丙村镇芦陵村村民陈秋红:“增加了收益,又没有风险,养的鸡鸭他可以回收回去,我又不愁卖,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
全媒体记者:杏岚 宏宇
编辑:明云
审核:谢勇 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