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铜箔产业发展,共推梅州苏区振兴。11月27日,2020年中国电子铜箔行业年会暨梅州市铜箔产业大会在梅州市梅县区举行。梅州市委书记陈敏在会上致辞,就梅州打造“中国铜箔之都”分享了三点体会。
一是梅州有基础,有决心。陈敏说,近几年,梅州从铜箔制造抓起,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再造,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有规模。已经形成梅县雁洋镇和梅州经济开发区两个铜箔、印制电路板产业集聚区,产值86亿元,其中铜箔产值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1/5,产能为4.9万吨/年。目前,上市的企业有3家。其中嘉元科技成为第一批科创板上市企业,锂电铜箔产量位居国内前三;超华科技是老牌上市公司,高精度铜箔产能达2万吨/年;还有产能达8000吨/年的威华集团。上下游企业还有几十家,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就有29家。博敏电子、龙宇电子等3家企业入选2019年十九届中国电子电路行业综合PCB排行榜百强。二是有名牌。仅嘉元科技就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8项、广东省名牌产品2项。超华科技“M”牌覆铜板、威利邦“8”字商标覆铜板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其中超华科技“M”牌商标被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三是有技术。嘉元科技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是梅州首家国家级研发平台,先后攻克了6微米、4.5微米极薄锂电铜箔的技术难关,实现量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超华科技主攻生产高精度电子电路铜箔,与上海交大共同组建“电子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企业总体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威利邦电子科技公司组建了“广东省覆铜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评为“民族品牌企业”及行业百强企业。
“‘三个有’是我们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结果,是我们补短板、强弱项取得的成果,是我们发展实体经济树立的一面旗帜。”陈敏说,梅州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强市之本、富民之基,就会有所发展、有所收获、有所突破,打造“中国铜箔之都”,梅州有很大决心,决心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闯出铜箔产业的一片新天地。
二是梅州有机遇,有信心。陈敏表示,铜箔产品也是先进制造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时代之需,一是需求大,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5G通信、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如火如荼。铜箔作为这些产业的上游重要原材料,市场大、需求大、潜力大。二是政策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建议》,把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当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对发展5G、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全面部署。最近梅州的铜箔产业被列入《广东省发展先进材料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的“河梅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在梅州建设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聚区,是省级政策层面提供的平台支撑。三是起步早,梅州总结几十年的实践,正抓紧编制《梅州市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1-2025)》,本次大会将发布《梅州市促进铜箔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和《梅县区新材料特色产业园规划》,因地制宜引进战略投资主体,力促资本、技术和企业三者有机联动、合力共建,推动铜箔产业集约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错位发展,形成高级化、现代化产业链条。
三是梅州有前景,有雄心。陈敏说,梅州已经为铜箔发展的前景,铺就了前进的道路。一是目标明确。梅州将倾力打造“中国铜箔之都”,通过3至5年的努力,产能达到20万吨以上规模,在全国行业发展中走在前列。二是平台坚实。梅州依托嘉元科技高性能铜箔,超华二期、三期高端铜箔和高端芯板等重点项目,在梅县区雁洋镇、松口镇交界处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园,将梅县区打造成全省高性能铜箔产业基地。以梅州市入围广东第二批5G产业园为契机,以印制电路板重点企业为主体,将梅州梅江区打造成全省高端印制电路板产业集群,实现产值超300亿元。三是路径创新。梅州坚持走“研发高新技术—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做强高新技术企业”三高发展道路,正在筹建1个国家级(铜箔)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铜箔国家级检测平台、1个国家级铜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成立1个铜箔研究院,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铜箔生产等基础共性技术和产业化技术的联动突破。特别是今天引进世界百强企业正威集团与梅县区政府合作,推动国有银行与龙头企业合作,从资本、金融方面为铜箔产业注入强心剂、吃下定心丸、铺就成功路。
陈敏表示,此次大会高朋满座,既有梅州本地企业精英,又有市外行业大咖。真诚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能够不吝赐教,为梅州铜箔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多献发展良策。同时希望企业家们借此机会,深入了解梅州市投资环境和铜箔产业发展现状,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