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中国沃柑看广西,广西沃柑看武鸣”
纯甜无酸的沃柑
有柑橘中的“爱马仕”之称
作为专业吃货当然是不能错过的~
但是,小编告诉你
不必舍近求远!
在我们丙村镇横石村的
梅县区国梅水果专业合作社
就有100亩的沃柑基地
来看看沃柑世界的“人从众”
放眼望去
金灿灿、沉甸甸的沃柑挂满枝头
个大饱满的沃柑
散发着诱人的馨香
令人垂涎三尺


百亩沃柑
今年喜获丰收
果农穿梭在基地里忙活着
采摘、分装、打包、运送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销往珠三角等地区
梅县区国梅水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余培荣告诉记者
目前已经卖出了30多万斤
加上还没采摘完的部分
预计年产值可达150多万元
他可是笑得合不拢嘴啊!

梅县区国梅水果专业合作社 负责人 余培荣
今年收入比往年好了很多,主要是一部分卖给批发商,一部分自己卖,卖了有10多万斤,60多万元,多亏了有她的帮忙,让我销路扩宽了不少。
她是谁?
何许人也?
为何能带动村民轻松卖沃柑?
我们赶紧来认识一下
↓↓↓
苑燕家庭农场 负责人 陈燕玲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看到余培荣沃柑丰收,但是他却在愁销路的问题,量太多,他自己没时间卖,只能通过批发,批发价格2.5元/斤,我自己也是搞农业的,我深知做农民的不容易,于是,我帮他卖起沃柑。
说干就干
陈燕玲通过直播、朋友圈“带货”等方式
帮助余培荣“吆喝”卖沃柑
苑燕家庭农场 负责人 陈燕玲

2020年12月份开摘的时候,帮余培荣卖沃柑,到现在2021年4年份,卖出去了10多万斤,60多万元。

梅县区国梅水果专业合作社 负责人 余培荣
我十分感谢燕玲,她义务帮我卖沃柑,让我的沃柑走出了梅州,走到了珠三角地区,很多回头客说明年还要继续买,让我感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回报,看来现在农民还真的要像燕玲一样,用现在时兴直播、微商等方式销售,这才能让农产品走出去。
陈燕玲笑称自己只是发挥所长而已,因为自己也是个“不安分”的人,7年前,38岁的她在大埔一企业工作,因为工作出色,职位连连晋升,成为该公司的副总兼会计。但是,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她有了新想法,决定回乡下搞农场。
苑燕家庭农场 负责人 陈燕玲

一个是农民的情怀,还有就是不甘落后,感觉跟人家打工,也不是自己想象的生活,感觉现在振兴乡村,要改变自己的村容村貌,先试着搞农场,而且我也有这样一个梦想,希望出门就有水果吃,真的是自己从小到大的梦想。
陈燕玲投入30多万
修水泥路、建山场等基础建设
成立苑燕家庭农场
参加新农人培训
进行网络平台线上销售
直播、微商等各种销售渠道
信手拈来
苑燕家庭农场 负责人 陈燕玲

现在是新型农民时代,我们也要与时俱进,用现在流行的方式来卖农产品,我们农产品才有销路,才能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绿色有机产品。
除了自己种一些水果进行售卖外
陈燕玲还会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教村民种植
帮村民卖农产品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带动周围农户一起增收致富
让梅县区种植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把梅县区农产品做大做强
助力乡村振兴
苑燕家庭农场 负责人 陈燕玲

现在很多村民农闲的时候,在家没事干,于是我会给一些种子给村民种,教他们怎么种,类似“家庭农场+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知根知底,保质保量,而且全部是土产品,销量也大,村民也增收,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梅县大地上
正是有了这群有理想
对“三农”事业有热情的新农人
扎根乡村
为传统农业转型
注入新元素与新动能
才让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你说是吗?
全媒体记者:翠芳 链锋 佳娜
编辑:雅芳
审核:谢勇 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