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游进稻田发展稻鱼共生促增收
时下正是农忙时节,各地都在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耕春种。在畲江镇成山村,有一片300亩的稻鱼共生基地也迎来了第一年的鱼苗投放。
走进畲江镇成山村的山粮生态农业稻谷种植基地,看到的是成片绿油油的稻田,春季刚播种下的稻苗长势正好。农民叶远飞提着水桶走到田梗边,小心翼翼地用漏勺把桶里比尾指还短小的鱼苗分区域投放到各处水田。
【农民叶远飞:放了有红鲤鱼、泥鳅,还有小青蛙。小青蛙放了有1万多尾,红鲤鱼放了2万多尾,泥鳅放了有3000多尾。插秧过后一星期就可以施肥,等肥料浸软被吸收后就可以放鱼了。】
据了解,山粮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年初,公司整合集约了400亩荒废田地,建立了稻谷种植基地。
【成山村党支部书记 叶绍南:以前这里都是荒废的田地,希望企业帮扶村发展。农户租借一亩田一年可以收500块钱。农民也得益了,有劳动力的农户也能够来这里工作。】
为了发展生态农业,种植基地陆续在300亩水稻田里投放了红鲤鱼苗、泥鳅苗、青蛙苗、甲鱼苗等,今年春季将投放6万尾鱼苗,预计10月份可实现第一批捕捞收成。
【梅县区农业农村局渔业发展股股长 淡水养殖高级工程师 赖春涛:一亩大约控制在200尾的鱼,不能放太多。鱼放进田里面有几个作用。第一是能把有害幼虫,还有泥土里面的蚯蚓吃掉,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鱼在泥土里面游来游去也能够起到松土的作用,稻谷更容易茁壮成长。】
“稻鱼共生”即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保障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利用稻田湿地资源开展适当的水产养殖,形成季节性的农牧渔种养结合栽培模式。该模式具有“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优势,既能有效促进粮食生产、农渔民增收,又可以发挥巨大生态效益。
【广东山粮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叶运强:我们稻鱼共生主要是为了生态产品,不像以前一样用农药,是要生产高档优质的大米。】
在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农民还将一笼的小鸭子投放到另几处没有投放鱼苗的稻田里, 农技人员告诉记者这是“稻鸭共生”,与“稻鱼共生”有异曲同工的原理和作用。
【梅县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廖国英:在水稻还是小苗的时候,没有结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田里养殖鸭子。鸭子在田里面运动的时候,就可以把野草压下去,就再也不用除草剂了。还有一方面就是土壤疏松,鸭子也可以吃田里面的福寿螺和虫子。等到稻谷要结穗的时候。我们就把鸭子移走。充分的利用了这段时间进行养殖,增加了效益。】
近年来,梅县区大力提倡并鼓励发展“稻鱼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今年新建稻鱼共生种养地面积超过2500亩。目前,我区共有5个稻鱼共生基地,分别设在丙村镇、畲江镇、南口镇、石坑镇、隆文镇。
全媒体记者:佳娜 正华 林旋
编辑:凰仪
审核: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