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梅县区:扎实推进垦造水田工作 “荒废”土地变增收“良田”
垦造水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不断破解水田占补平衡困局,优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让“荒废”的土地“活”起来,变为老百姓增收的“良田”。
在松口镇下坪村,原本高低不平的旱地和残次果园被垦造为成片水田,机耕路和水渠纵横交错,蔚为壮观。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林德豪:通过我们这三年的改造,现在亩产每一季都能达到1000斤以上的水稻收成,相应来说收成还是比以前有较大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垦造水田前,下坪村这片土地的类型为旱地和可调整果园,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年轻劳动力流失等原因,种植区域杂乱,荒田和残次果园较多。2017年以来,下坪村因地制宜,依托穿流而过的隆文水,分三批次向村民集约土地,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道路改善等一系列工程,统筹推进垦造水田和乡村振兴,全村自行垦造兑现承诺任务和省建工集团公司实施的垦造项目总规模约550亩。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林德豪:把一些荒芜或者一些产值比较低的地块,改造成中高层的农田,把灌溉设施,还有路网设施重新设计一遍,结合美丽新农村,还有一村一品,还有各个试点项目一起施工。】
【松口镇下坪村村民 廖文志:到现在已经集约土地有三年了,让出土地就是为了搞好村集体建设,帮助农民增收,现在的村容村貌也是搞得非常好。】
【松口镇副镇长 钟龙:通过垦造水田项目,打造一河两岸美丽乡村示范亮点,提升道路、水利设施,形成“山、水、田、湖、河、村”综合治理的一个示范亮点,达到村庄治理有效、农民增收、村庄变美的效果。】
近日,下坪村垦造水田项目入选成为广东省首届垦造水田典型案例,仅153亩农田创造超21万的年利润。据了解,2017年开始,梅县区在全区选址符合条件的13个镇、35个自行垦造水田项目,总共新增水田面积2330多亩,完成2325亩自行垦造水田任务。
【市自然资源局梅县分局土地整治中心主任 李旋:目前这2300多亩的水田指标已经全部入库了,已经形成了水田指标,完成了兑现承诺任务。(同时)配合省建工实施了5个项目,新增水田面积有1300多亩,目前已经全部完工。】
接下来,我区将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通过“田、水、山、路、村”的综合整治,重构田园景观,美化村庄环境,形成“田成方、渠成网、林成行、路相通”的田园化格局,为下一步打造集精致高效农业、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奠定基础,助力我区乡村全面振兴。
全媒体记者:刘莹莹 林旋 曾宏宇
编辑:凰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