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质量发展的梅县实践”系列报道七 撑起群众健康“保护伞” 谱写“健康梅县”发展新篇章
梅县区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撑起群众健康“保护伞”。
眼前这位瘦弱的老人前段时间发生脑梗,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进行了手术后,转入广梅开发区医院(畲江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康复治疗。老人的儿媳陈姐告诉记者,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诊疗,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大大方便了患者及家属。
患者家属
陈姐:“越来越多设备,越来越先进。定期每个星期都有专家来咨询情况,比较方便,不用跑去梅城,在家门口得到康复训练。”
据了解,粤东医院先后派驻160余名专家骨干支援广梅开发区医院建设工作,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从无到有打造学科,完善医疗设备,引进新技术,让广梅开发区医院得到快速发展,如今该院“二甲”创建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广梅开发区医院常务副院长黄以庭:“以前我们是没有做手术、住院的,现在我们一年的手术做到几百例,住院病人有上千例。目前我们开展了ct检查、无痛胃肠镜检查、高性能的彩超检查,还有血液透析中心,十分方便周边的百姓群众。”
粤东医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魏波:“我们先后与梅县区18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医联体,通过派驻挂职副院长的形式,全面参与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发展和管理工作,同时我们还搭建了非常完善的信息化医疗平台,通过远程医疗技术,与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远程会诊,同时向上对接中山三院,实现了信息化的整体医疗布局。”
依托中山三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粤东医院不断完善和提升,奋力打造区域医疗新高地,实现了“三甲医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跨越。
粤东医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魏波:“九年托管以来,中山三院委派专家人次达到700余人次,通过常驻或短期医疗指导工作,全面提升了粤东医院的医疗技术。目前,已经形成了‘肝病’‘脑病’‘消化疾病’三大学科群,在全市率先开展了非常多的先进技术,
先后引进了将近160项高精尖诊疗技术。
”
在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助推医院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梅县区持续强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提升、便民惠民工程落实,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全面推动我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梅县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廖劲松:“有序推进粤东医院感染性疾病救治中心和区中医医院综合大楼二期工程建设,实施‘杏林工程’,努力拓展‘引才’渠道,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做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真抓实干、竞标争先,高效推进重点工作落实。”
全媒体记者:林雪媚 沈威
编辑:盛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