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群众推进“百千万工程”】刘绍南:把虾“搬进”稻田 绘就助农增收好“钱”景
刘绍南是白渡镇凤岭村的党支部书记,近期,他还多了一个新身份,那就是凤岭村的产业村长。近年来,他立足当地实际,大力推进凤岭村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推进“稻虾共生”养殖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带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走进凤岭蓝龙养殖基地,连片的禾苗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绿色的波浪。据凤岭村产业村长刘绍南介绍,这些禾苗是当地种植的巨型稻,待到6月收成时,能长到2米高。2022年4月,该养殖基地开始动工建设,村“两委”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村里近300亩撂荒地的土地流转、企业签约,并开始种植巨型稻。由于凤岭村水资源充足,耕地土壤肥沃,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村里决定开展“稻虾共生”,把澳洲蓝龙虾“搬进”稻田,有效利用耕地面积。这一养殖模式,在去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白渡镇凤岭村产业村长刘绍南:“结合凤岭村的山水,(蓝龙虾的)质量要比同行的效果好,亩产最低500斤,除去成本(每亩)年产值3万元以上。(同时)连片的小田变大田,用机械操作,巨型稻长势也比较好,一年一季亩产1000斤。”
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该养殖基地已完成一期建设125亩。村里的土地都流转出去了,这不仅为村民带来了租金收入,还为他们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凤岭村村民谢利秋:“(工资)一天120元,多亏老板干部在我们这里搞投资,我们农民就不用出门去干活,家门口就有活干,有收入。”
刘绍南告诉记者,由于去年养殖的蓝龙虾具有个体大、耐低氧、适应性强、出肉率高及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他们决定保留种虾,自己来繁育。在凤岭村的另一头,正在建设的蓝龙虾孵化基地目前已经基本完善,待到合适的时机,便可以投入种虾,开始孵化繁育。这样一来,不仅大大降低了进货成本,也保留了凤岭村澳洲蓝龙虾的优良品质。
凤岭蓝龙养殖基地总监林奕龙:“这个孵化基地我们能够做到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每年能孵化2000万尾以上的孵化产能。我们经过筛选、培育、纯种,让它能够适应稻虾的恶劣环境,让它有耐环境性。我们的种虾都是自己留种,自己培育,自己孵化。”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对于凤岭村未来的发展,刘绍南充满信心。他表示,接下来,凤岭村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完善稻虾综合养殖配套设施,积极推广“稻虾共生”模式并完善相关产业链发展,让“稻虾共生”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良方”。
白渡镇凤岭村产业村长刘绍南:“经验已经摸索出来了,我身为产业村长,肯定要把产业先带动起来,把村民的用工方面带动起来,联农带农。再下一步,就把每个塘口陆陆续续承包出去,给村民养殖,我们来指导他们,村民入股,把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全部利用起来。”
全媒体记者:古正华 卜链锋
编辑:黄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