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报道二 梅县区:农业发展阔步前行 现代农业谱写新篇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年来,我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梅县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
在梅州市香农园生态有限公司的柚园里,满山的柚树上已经挂满了翠绿的柚果,公司负责人陈锋强正仔细观察柚果长势。他从农校毕业后,便正式加入新农人队伍,认真钻研种植管理技术,不断提升柚果产量和品质,同时捕捉互联网时代的机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产销供应链体系。
梅州市香农园生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锋强:“我们主要是有机肥为主,把品质提升起来,柚子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我们也经常在农业部门的引导下去外面学习,做新农人。以前我们是下树的时候就卖给仓库老板,现在我们就自己树上挂着慢慢卖,自己做仓储,通过电商把我们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在梅县区,和陈锋强一样种植柚子的新农人还有很多,他们凭借一颗颗好柚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随着金柚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最大限度开发金柚的利用价值,我区坚持科技驱动,以工业的理念做活农业,多元延链强链,扶持经营主体发展柚果深加工,持续培育壮大金柚产业集群,推动梅县金柚做优品质,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家琦:“目前我们公司主要以梅州柚的鲜果销售还有精深加工为主要的生产业务。精深加工主要是用三四月份的时候从农户筛选出来的残次果、废弃果作为原材料,提取一种原材料,叫做柚苷,它可以作为食品和药品的添加剂,我们这条生产线年产柚苷两百吨,已经实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自动化,产值是大概是五千万。”
除了大力推进金柚产业化发展,我区还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其中一个项目。站在石扇镇新东村高标准农田间,只见机耕路纵横交织,田块成方平整,道路两侧沟渠中有水缓缓流过。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往的“沉睡地”,如今变成了阡陌纵横的“希望田”。
石扇镇新东村党支部书记郑秀娟:“我们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首先要感谢政府的投资,把我们的田间地头的耕作区做得很好,原来很多荒废的(耕地),有路方便了,圳道也跟着修好了,大家都会复耕回去。”
近年来,我区通过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新修排灌沟渠、机耕道路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聚焦多种粮种好粮,积极鼓励种粮大户、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流转土地,提高粮食规模化生产水平,推动“小块田变大块田”,不断提高种粮效益。
种植户张思苑:“我们2020年流转了有117亩,流转这个土地主要就是小田并大田,大家一起来,统一用种子,统一打田,什么都可以用机械、无人机来操作,就省了人工,还有天气不好的时候,打药(用)无人机效率非常高,一个多小时一大片就做好了,节省时间。”
田野凝聚着丰收的希望,乡村正发出铿锵的足音。据统计,目前,我区金柚种植面积27.84万亩,产量66万吨;水稻种植面积28.71万亩,总产13.72万吨;茶叶种植面积2.3万亩,产量1674吨;全年生猪饲养量56.35万头,出栏肉猪33.61万头;渔业养殖面积4.56万亩,产量3.28万吨。全区共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57家,家庭农场2514家。培育高素质农民2377名。2023年梅县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67亿元,比增5.9%。农民人均收入27350元。
全媒体记者:张诗惠 叶书文 涂盛楠
编辑:梁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