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告 看亮点上 梅县区2020年及“十三五”成绩单出炉
今天下午,梅县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我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0亿元,比增3.5%,增速排名全市第二,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我区2020年及“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成效,一起来看看。
2020年工作回顾
(一)坚持科学防控,众志成城抓抗疫
·1.5万多名党员、干部、志愿者下沉到基层社区,遏制疫情传播。
·社会各界踊跃捐款668万元支持抗疫。
·粤东医院收治疑似病例201例,治愈确诊病患7人,治愈率100%,实现“零死亡”“零感染”“零复阳”。
·13名医护骨干白衣执甲、逆行出征、驰援湖北。
(二)坚持精准施策,全力抓“六保”促“六稳”
·抓复工促复产。出台复工复产“20条”等措施,减税降费5.4亿元,减征社保2.2亿元;新增市场主体6314户,比增6%;发放创业补贴850万元。
·强实业促发展。成功举办铜箔产业大会;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45.8亿元,比增3.8%;全年电商交易额67.6亿元,增长10.1%;客都人家一期项目开街运营;金柚“两园一区”顺利推进。
·攻项目稳投资。强攻82项年度投资88.04亿元的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1.5亿元。
(三)坚持统筹兼顾,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 打好扶贫攻坚战,32个省定贫困村全部退出,6821户15045名相对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6个断面水质优良率均为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8.3%,全面完成“净土保卫战”任务。
·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三保一转”得到有效保障。
(四)坚持重点突破,着力打造发展新平台
·梅州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发展平台。
·同步开工建设梅州国际无水港。
·嘉元科技被认定为全市首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全面启动槐岗片区、丙雁片区、高铁片区和临港物流园、铜箔特色产业园规划编制。
(五)坚持重农固本,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统筹省级涉农资金3.9亿元,着力发展精致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育精勤农民。
·建成高标准农田1.3万亩。
·推广“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生态景观廊道加快建设。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890人。
(六)坚持改善民生,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完成十件民生实事。
·城乡居民医保征缴46.6万人,医保实现与全国2.9万家医院直接结算。
·新建、扩建8所学校,新增学位5400个。
·省级健康促进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顺利通过创建评估。
·持续推进城市提质扩容。
(七)坚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
·“一窗办”“马上办”“网上办”进驻事项均超过1000项,一般登记办理时限压减到3个工作日内。
“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这五年,我们聚焦产业,经济质量越来越高。
“十三五”期间,全区GDP年均增长4.6%,人均GDP突破4万元,年均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5.7:32.3:42。
这五年,我们聚焦项目,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完成交通投资127.3亿元,占全市的20%;完成省级水利示范县项目104宗、山区中小流域治理工程20宗。
这五年,我们聚焦城乡,人居环境越来越好。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乡村振兴有力推进;持续开展“绿满梅县”大行动,森林覆盖率增至75.37%;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
这五年,我们聚焦改革,内生动力越来越强。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工程。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先后建成3家院士工作站、38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级创新技术专业镇、3家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
这五年,我们聚焦民生,群众福祉越来越多。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6102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1626元。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8%。粤东医院晋级“三甲”,中医院、妇保院晋级“二甲”。
全媒体记者:黄佳文 卢雅芳
编辑:凰仪
审核: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