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变的习俗 不变的年味

2021-02-12 21:14:50 

演变的习俗 不变的年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说到过年习俗,大家最先想到的是贴春联、挂灯笼、吃年夜饭,还是放烟花爆竹呢?春节作为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经历了数千年传承,一些春节习俗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有些习俗渐渐消失,看起来好像是“年味”少了,但其实这又何尝不是社会文明在发展进步呢?

说到过年习俗,不少市民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大家总是少不了贴春联、挂“福”字、搞卫生、吃团圆饭、走亲访友等,总之就是突出一个“热闹”。

市民:大扫除 煎“煎圆”、煎“粄”等。

市民:主要是难得放假 陪小朋友一起玩玩 买了“福”字 包括挂饰品等 有些新年气氛。

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一些习俗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少市民都深有感触,现在过年和小时候过年不一样了。

市民:梅城基本上禁放范围都扩大了 农村还有点会放烟花爆竹 小孩子就会买烟花放 支持(城区禁放烟花) 毕竟环境污染没那么大。

市民:(小时候)一起床 很多爷爷奶奶会给一点糖果、花生 现在就比较少了 现在小孩对糖果等基本上不怎么喜欢 平时都很丰富 因为我们小时候比较少吃糖果 糖果基本上都是过年才有吃。

市民:我觉得我小时候过年特别热闹 感觉孩子们一到过年就特别期待那个日子 现在的小孩子过年就和平常的节假日没太大区别 可能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原因

常年从事客家民俗研究的民俗专家朱迪光告诉记者,入了年架以后,客家人都会搞卫生、备年货、贴春联、挂灯笼、走亲访友,在以前还有敲锣打鼓、舞龙舞狮、放烟花爆竹等。但现在,有些习俗在城区已经看不到了,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习俗演变。

原梅县区博物馆馆长 朱迪光:文明社会提倡禁放烟花爆竹 以前肯定要放烟花爆竹 随着物质生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一些风俗也随着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去演变 其实风俗是会演变的 不可能一成不变 这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

不过,专家也说到,虽然有些习俗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有些习俗也在传承和创新。从家家户户煎“煎圆”、煎“散子”,到如今变成市面上就能轻松购买,这也是在保留“年味”时的一种创新。同时,客家人对“家”和“根”的观念,一直都非常看重。

原梅县区博物馆馆长 朱迪光:客家人都是崇拜祖宗的 都会准备一些祭祀祖宗的物品 准备过年 我们客家人“根”的意识十分强烈 其实也是体现我们客家人的和亲睦族 团结向上的精神。

全媒体记者:正华 永怀
编辑:雅芳

热门评论
打开梅县发布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牛年说牛:让我们充满干劲和冲劲! 2021-02-12 21:14:51
吴泽桐看望慰问一线干部职工、民警 | 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 守护百姓平安 2021-02-12 21:14:51
云享“团圆饭” 共庆幸福年 2021-02-12 21:14:51
春节我在岗 | 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 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2021-02-12 21:14:51
留梅过大年 安心更暖心 2021-02-12 21:14:51
“牛”来了 | 喜迎新春佳节 “牛”宝宝踏春来 2021-02-12 21:14:51
演变的习俗 不变的年味 2021-02-12 21:14:51
吴泽桐温助民看望慰问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一线工作人员 2021-02-11 20:26:49
区领导开展春节前慰问活动 2021-02-11 20:26:49
安心过大年! 市场物资储备充足 保障群众生活需求 2021-02-11 20:26:49
没看够!下载个梅县发布呗!
梅县发布 权威声音 急速传达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