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谢田村:保护红色文化遗址 弘扬革命烈士精神
在我区城东镇有一个小村庄,人口不多,名气不大,但却是一个非常注重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村子。该村出过六位革命烈士,忠贞不屈的革命烈士精神不断激励着后人努力奋进。
【记者 李小冰:我现在来到了谢田村,走进这个村子,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红色文化氛围浓厚。这里曾出了六位革命烈士,其中三位是女烈士,非常难能可贵。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村子探寻红色足迹。】
谢田村位于梅州市东北部,常住人口一千一百多人。青山环抱、双溪萦绕,红色元素点缀着村里各个角落。村里有一所学校旧址——谢田小学,它曾经是中共梅县党组织在谢田村进行活动和斗争的重要据点,现部分建筑用来作为该村的办公场所。学校附近有一个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83年。
【谢田村党支部书记 谢红发:我们谢田村属于“革命老区”,出了比较多人才,一共有六位烈士:丘铮、丘峙、丘碧秀、丘珍云、丘静然、丘桂生,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才二十多岁就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一直都有做红色文化保护工作,比如革命烈士纪念碑,我们经常都会去打扫,还作为红色教育基地让中小学生接受教育。】
该村多位烈士的故居依然存在。其中,有一个相对保护得比较好的,名为“承聚楼”。
【记者 李小冰:我身后的这栋建筑是该村的红色文化遗址之一承聚楼,这里出了三位烈士,是一门三忠烈之家。】
承聚楼是革命烈士丘碧秀、丘铮、丘峙的家,已有近百年历史,目前还有人居住。这栋建筑保护得相对完好,里面陈列着珍贵的烈士照片和相关材料。
【同期音 烈士丘峙的义子 蔡思敬:这是三位烈士的相片,这是丘碧秀烈士、丘峙烈士,丘铮烈士,当时国家发了烈士证书,当时的国家主席毛泽东签了名的。这位是谢田村第一位共产党员,1939年加入共产党的,现在是一百岁了……】
据介绍,承聚楼不仅孕育了很多革命战士,还曾是革命战士的“地下交通站”,曾掩护过很多革命战士到闽粤赣地区。中共梅县县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的书籍《承聚之光》、《谢田村革命斗争史》详细记录了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
【烈士丘峙的义子 蔡思敬:革命先烈参加革命是一腔热血,为了民族解放,所以我们后一代不忘初心,努力把这些历史文物保存下来,让下一代看看先辈的革命斗争史。】
在近期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公开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凸显了历史文物保护的作用。接下来,谢田村希望借助建党百年的重大时刻和主题教育契机,深挖村里的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
【谢田村党支部书记 谢红发:下一步我们打算结合目前党中央大力推动的红色主题教育,推动乡村振兴契机来做好相关工作,把我们的革命故事讲好,传承革命精神,打造宜居美丽乡村。】
【烈士丘峙的义子 蔡思敬: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学习革命精神,把红色基因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全媒体记者:李小冰 林榈中
编辑: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