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广东老区苏区发展有了新路子

2021-07-23 15:35:56 

走进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恩村,村道干净整洁、河水清澈见底,“脏、乱、差”已成为过去式。村民家门口,一块块“党员责任区”牌道出了村容村貌变化的“秘密”:党员干部与每家每户结对,“卫生巡查”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

在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明山村,进村约20公里的崎岖山路已从碎石土路变为宽阔的硬底水泥路,出村时间大大压缩,极大地便利了村民出行、农产品外销。这背后,也是村党员干部积极作为、争取上级支持的结果。

乡村组织振兴,与乡村人才振兴高度相关,对乡村产业、文化和生态振兴具有直接影响。广东老区苏区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发展有了新路子、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党员干部发挥“头雁效应”

“我们村实现更好发展,靠的就是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望着正从旅游大巴上下车的游客,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党委副书记江明坤自豪地说。

中洞村红色旅游业发展红火的背后,离不开该村党员干部的久久为功。

记者跟随“奋斗百年路·老区换新颜——走进广东革命老区”主题采访团走访发现,沿途老区苏区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头雁效应”,带动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现在村里的道路、房屋都变漂亮了,红色旅游项目也在抓紧建设,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回来了。”仁化县安岗村村民谭大爷说。

各地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开展“责任到人”帮扶政策,让村民收获满满幸福感。如梅州市水口镇河口村设置了14个党务工作监督岗、新农村建设监督岗等,由党员自愿申报岗位并进行履职承诺。“党员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更足了!”水口镇党委书记黄志勇说。

在党员干部带动下,村里的变化肉眼可见:在水口镇,当地以“红色村”党建示范点建设为契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客家特色古民居等优势,正努力构建“一廊四景多产业”;在汕头市潮阳区桥陈村,当地开展“脱贫攻坚先锋引领”主题活动,注册桥陈村水稻、马蹄等特色农产品“汕金桥”商标,并建设了碾米厂、农民合作社等,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实施“党员人才回乡计划”

“一直想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终于等到了机会。”在深圳经营15年汽配厂后,杨新龙返乡参加河口村“两委”换届选举,成功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沿途老区苏区纷纷通过组织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如惠东县以村级换届为契机,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回乡计划”,把一批有情怀、敢担当、懂“三农”的优秀党员人才吸收回乡,并选拔到村“两委”干部岗位上来。中洞村“95后”党委副书记江明坤便是其中一员。

为了让这些离乡多年的村党员干部尽快熟悉基层情况,惠东县还采取“县集中学习+镇自选课题”相结合方式,对全县4400余名村组干部进行集中大培训;组织100名村书记到外省学习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先进经验,问计取经、以学促干。

汕尾陆丰市金厢镇“粤菜师傅”金厢海景湾特色培训点,新鲜出炉的特色小吃摆放了整整几桌。一道道美食,出自一个个粤菜师傅之手。

老区苏区实现乡村振兴,单靠党员人才远远不够。各地纷纷“出招”,积极引人才、育人才。

如陆丰将实施“粤菜师傅”工程纳入“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建立了2个“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3个乡村特色培训点,预计能带动上千人就业;惠东县开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和“南粤家政”三大工程技能培训,培训电工、育婴员、保育员、电工作业、中式烹调师等人才约4000人。

【记者】祁雷

【摄影】许舒智

【实习生】张毓敏

【作者】 祁雷;许舒智

国防瞭望
热门评论
打开梅县发布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这里是幸福拉萨! 2021-07-23 14:34:05
广东疾控紧急提醒:两类人员行踪必须报备! 2021-07-22 22:10:50
解开百年风华精神密码!南方日报推出“圆梦100”双跨版特别报道 2021-07-23 15:37:05
为困在算法里的外卖骑手解局!深圳工会30条措施护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2021-07-23 15:37:04
越秀3249家大中型餐饮单位实现“收运处”全链条管控 2021-07-23 15:37:03
阅政观丨医保领域这项全国性“大动作”,影响我们每一个人 2021-07-23 15:36:01
全市划定56个“单元”!中山颁布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2021-07-23 15:35:57
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广东老区苏区发展有了新路子 2021-07-23 15:35:56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超15亿 2021-07-23 15:20:05
“龙岗户政小姐姐”上线直播,网友直呼“太惊喜” 2021-07-23 15:19:03
没看够!下载个梅县发布呗!
梅县发布 权威声音 急速传达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