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清远连樟村,看望贫困群众,共商脱贫之计。总书记的一句“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令当地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如今几年过去了,连樟村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贫困村摘帽,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4.98万元,更荣获了“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连樟村的村民们也都有了新的身份,开启了崭新的幸福生活。
对连樟村村民曾春兰来说,上一次打卡上班还是在十几年前。2010年,她结婚有了孩子后,便辞职在家当家庭主妇。可眼看孩子长大要到镇上读书,家里仅靠丈夫每月给的1000块生活费就远远不够了。
繁忙时期,车间里有上百名像曾春兰这样的女工。她们有的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有的因为年纪大不被其它工厂接纳、有的专门从隔壁镇村赶来上班……从乡村妇女到职业工人,身份转变的同时,她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也通过就业不断证明自己的价值。
中午12点,村民陆国建正挎着竹袋上山砍麻竹笋,尽管山路崎岖,但是老陆很快把我们甩到身后。他说笋不等人,要趁着鲜嫩赶快砍完。山里丛林茂密、一路阴凉,不断挥刀的老陆却满头大汗,还要忍受蚊虫叮咬。
对于老陆来说,在棚里工作风吹不着、雨打不到,每月能拿到3000多块的工资,比上山砍笋要轻松很多,还能让他掌握更多的种植技术。如今,辛苦少了,收入高了,但是不变的还是他对农业的那份情怀。最近,连樟村又引入了鳜鱼工厂化养殖和禾虫种养项目,像老陆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也越来越多。
从家庭主妇到职业工人、从传统农民到职业农民、村民们拥有的新身份和新生活,正是连樟村这些年不忘总书记嘱托,大力发展产业、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好例证。
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来到横琴,为横琴的发展指明方向,擘画蓝图。横琴的每一步发展,都倾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关怀和殷切期望。如今,横琴已然从蕉林绿野,变身成为澳门居民创新创业的新沃土、就业生活的新家园。
自贸区挂牌,横琴开始大开发、大建设,路通桥通,高楼拔地而起,澳门单牌车开进横琴,人气越来越旺,交通和吃饭难题随之迎刃而解。现在周运贤和同事从澳门过关后,车行不过五分钟,就能到达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同样入驻这里的企业已经有400多家,越来越多的“澳门种子”在横琴“落地生长”。
周运贤和众多的澳门创业者一路成功“闯关”,这其中既有澳门居民寻找崭新空间的勇气、澳门经济寻求多元发展的决心,更蕴藏着时代赋予的莫大机遇。与时代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横琴的开发建设,赋予了澳门同胞新空间、新平台,而他们也在抓住机遇、在实干中收获成长。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广东新闻频道10月2日(周六晚)21:00播出的《权威访谈》特别策划《领航新时代》(上)。
编导:曹志强
审核:曾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