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笔下的神秘“古滇国”,考古有了重大新发现!

2022-10-04 12:55:10 
汉武帝元封二年
滇王尝羌降于汉
汉“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
这是《史记·西南夷列传》中
关于古滇国的一段记载
古滇国
是从战国延续至汉代的区域性政权
属西南夷的一部分
长久以来
由于史料缺乏
这个神秘王国一度距离我们很远
1956年金质“滇王之印”出土
轰动考古界

(金质“滇王之印”)
伴随着一些精美青铜器的
发掘出土
古滇国由此揭开了一层神秘面纱

(猴首短剑)

(鎏金铜扣饰)

(叠鼓贮贝器)
这之后
在国家文物部门支持下
云南关于古滇国及其滇文化的
相关考古工作持续开展

(“滇国相印”封泥)
2019年“滇国相印”封泥出土
与“滇王之印”相互印证
不仅弥补了古代文献
关于古滇国史迹记载的缺失
还从实物资料上进一步证实了
古滇国的存在
表明汉武帝在设立
益州郡、赐滇王王印的同时
也设立了“滇相”
建立起一套行政管理体系

从空中俯瞰云南河泊所遗址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今年

古滇国考古又有重大新发现

在9月28日国家文物局举行的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上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布了河泊所遗址最新考古成果
去年以来
河泊所遗址出土大量汉代封泥和简牍
这表明西汉中央政府
已对云南行使治权

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实证

考古工作者在清理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的简牍(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河泊所遗址
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
是古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区
其东北约一公里
便是曾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古墓群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正雄介绍
去年以来的考古发掘
揭露出主体为两汉时期的文化堆积

从空中俯瞰云南河泊所遗址现场(2022年9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发现建筑基址、灰坑、墓葬
河道、水井等重要遗迹
出土封泥、简牍、铜器
铁器、骨器、玉石器等文化遗物2000多件
其中
封泥共发现500余枚

有官印封泥和私印封泥

包括“益州太守章”

及益州郡下辖24个县中

18个县的长官封泥

私印封泥有“宋虞之印”“君冯私印”等

考古工作者在云南河泊所遗址现场检查出土的封泥(2022年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考古工作者在检查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的封泥(2022年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考古专家称
这些封泥集中出土点
可能是当时文书资料的销毁场所
出土简牍目前仅清理了一小部分

考古工作者在整理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的各类文化遗物(2022年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发现字迹明显的
简牍残片200余片
字迹不明显的
简牍残片1000余片
已辨识出
“滇池以亭行”“建伶县”“始元四年”等文字

考古工作者在清理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的简牍(2022年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考古领队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蒋志龙介绍
本次发掘还发现了大型建筑基址
宽达12米的道路
长达48厘米的瓦片
瓦当和铺地砖等
表明西汉设置的益州郡郡治
就在发掘现场附近
河泊所遗址考古新发现意义重大
蒋志龙说
相关封泥和简牍等文书资料的发现
是西汉时期中央政府
对边疆云南行使治权的直接体现
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增添了考古实证

考古工作者在云南河泊所遗址现场进行清理发掘工作(2022年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来源:新华社
记者:伍晓阳、严勇、江文耀、王安浩维
部分素材来源: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热门评论
打开梅县发布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时政微解读丨国产大飞机 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2022-10-04 08:47:22
学习图说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022-10-04 10:33:16
大型政论片《我们的新时代》第二集《民主之治》 2022-09-28 10:51:12
用“火焰蓝”守护“中国红”!汕头最“年轻”消防救援站守护6.6公里隧道安全 2022-10-04 12:58:27
军人去朋友家做客抢着洗碗,连抹布都方方正正叠成“搬砖” 2022-10-04 12:45:15
店铺未正常出餐,平台经理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2022-10-04 12:55:11
司马迁笔下的神秘“古滇国”,考古有了重大新发现! 2022-10-04 12:55:10
(图表)[聚焦疫情防控]国家卫健委:10月3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07例 其中本土病例250例 2022-10-04 12:48:52
(江河奔腾看中国)(16)高质量发展的珠江答卷 2022-10-04 12:46:50
(江河奔腾看中国)(6)高质量发展的珠江答卷 2022-10-04 12:46:48
没看够!下载个梅县发布呗!
梅县发布 权威声音 急速传达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