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接近尾声,回望预制菜产业发展,行业都经历了什么?2024年,即将到来,展望预制菜产业未来,前景是否充满期待?
时节如流,击鼓催征。这一年,预制菜首入中央一号文件,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年菜元年”热气腾腾开干,预制菜产业策源地再立潮头;粤味预制菜搭乘省际列车,引领了“买全国 卖世界”;企业“打飞的”出海抢单,奏响国际市场发展二重奏。
数据是有力的证明。这一年,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4026家,同比增长114.83%,现有6.19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2023年春节档预制菜成交1307亿元;预制菜全年总市值1.4万亿;国内众多预制菜出口企业境外营收增幅均超过10%。
2023年1月6日,2023广东预制菜双节营销产销对接活动在中国国际预制菜(白云)展示体验中心举行。
有风有雨是常态。这一年,“预制菜进校园”引争议,市井百姓需要“烟火气”,预制菜缺乏“统一标准”等负面,是产业发展中的“堵点”,但更应看到,也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动点”。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新一年,预制菜这艘“产业巨舰”将航向何处?或朝标准化体系逐步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等方向发展,你我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值得共同期待。
节庆文化赋能
年鱼年菜成消费新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以节庆文化赋能产业发展,为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抓手。年鱼、年菜能顺利“出圈”,是文化赋能预制菜的生动体现。
2023年1月17日,一趟开往北京的广东年鱼春运专列准时出发,载着满满“粤字号”年货产品,一路北上。
2023年春节前夕,年鱼高铁专列从广东驶出,途径长沙、武汉、郑州、保定,抵达北京,一路推介广东年鱼、年货,五城联动见证广东年货品牌抢占新春市场。在浅尝第一口后,湖北美食节目主持人点点连连称赞,“红烧金鲳鱼肉鲜入味,与我们武昌鱼有得一拼。”在河北保定首衡高碑店市场里,“年鱼”的好寓意讨喜消费者,本地人“菜篮子”有了更多选择。
广东人向来讲求好意头,年鱼和年菜是例子。2022年9月,广东首次提出“年鱼经济”,随后“年鱼”成为热词,它是美好与美味的象征,更有传统文化“年年有余”的好寓意。从“年鱼”到“年菜”,是广东预制菜产业创新之举。2023年10月,广东提出“年菜”,它是预制菜的升级版,比“年鱼”覆盖范围更广,力促广东预制菜踏准“节点”扩大市场消费。
2023年12月26日,“年菜经济”研讨暨2024“龙年菜”产销对接大会在山东泉城济南举办,展销活动现场人头攒动。
作为“后起之秀”,“年菜”全国响应者众。广东,26款首批“中华年菜节”金牌年菜出炉;山东,八大菜系所在省份相关农业、企业代表共探“年菜经济”新趋势;湖南,2023湘菜年度盛典上,多款湘味“年菜”发布;安徽,举行中华年菜节展销会弘扬徽派年菜文化,促进皖粤预制菜产业合作。近期,粤鲁联手推出“粤鲁这箱有礼”年菜礼盒,备受关注。
文化打开了预制菜价值的增量空间,尤其是“节庆文化”带火了年夜饭预制菜。如“徽菜老字号”同庆楼的全家福礼盒,一共十道菜,寓意十全十美;有“260岁”的苏州老字号松鹤楼,推出的年年有余吉祥宴,主打的也是寓意年年有余的松鼠桂鱼;而上海“老字号”杏花楼的鸿运当头年夜晚套餐,也是基于同样的“彩头”寓意逻辑。
预制好品礼献市场
产业发展添新动能
春节有“年菜”,夏季有“夏令时菜”,秋季有鸡鸽类大单品,冬季有大盆菜硬菜,广东预制菜美食四季持续飘香。这背后,是粤企对产品的用心研制和对市场的精准营销。
论食材研制,少不了有最好的中华料理之称的潮州菜。卤狮头鹅、焗鲍鱼、牛肉丸……这些经典的潮州菜式正逐渐变成食品工业品,通过潮州菜大师的烹饪技能加持,组织非遗潮州菜代表性传承人及院校专家等组成研发团队,开展潮州菜“大师预制菜”菜品研发工作,打造潮式“预膳房”,让四海共享。
潮庭食品牛肉丸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以2023广东预制菜“双节营销”为例,超400家预制菜企业参与,取得128.75亿元销售业绩,广东品珍更是实现销售同比增长153%;在夏季营销行动中,超100家预制菜头部企业参与,推出一批夏令菜,取得40亿元营销业绩。可以预见,囊括八大菜系的“年菜”市场空间更宽广,“年菜元年”业绩将更上一层楼。
全国预制好品不断,持续引领消费市场。新希望小酥肉单品一年卖超14亿元,安井食品打造虾滑类等多款爆品,唐顺兴鸽子预制菜“环游全球”,恒兴食品推出“小酥鱼”圈粉消费圈。时令和功能性预制菜同样受关注,盒马鲜生根据时令推出“水八仙”系列鲜食预制菜;“保定年夜饭”定制套餐含有药膳康养年夜饭,充分展示安国药膳的独特魅力。
盒马鲜生推出的鲜食预制菜
一道道主打差异化定位的预制菜品,既丰富消费者的选择,也为产业发展添新动能。
守住质量安全底线
让预制菜变成“放心菜”
近日,工信部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4152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加强预制菜标准体系研究,引导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共同参与标准制订,推进预制菜相关标准不断完善。新长征路上,预制菜行业标准有待各界探索。
无规矩,不成方圆。行业发展初期,标准的滞后有其必然性。在“预制菜进校园”引发担忧后,推动预制菜行业进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已成社会共识。根据全国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数据,截至2022年11月,全国共有预制菜现行标准69项,尤其是山东、广东、北京,预制菜标准发布数量,分别是31项、18项和9项,占比达84%。
免浆黑鱼片生产加工车间
有标准为何还不放心?业界认为,一个认证标准并不代表产品全部质量和安全水平。
广东省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院长徐玉娟表示,预制菜的生产加工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加工工艺、储存运输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陈佩认为,预制菜作为一种食品,适用于食品安全认证体系,通过先进技术和科学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和追踪,加强对原材料和产品质量的预测和控制能力。
事不避难,知难不难。在广东,“菜十条”提出“构建预制菜质量安全监管规范体系”后,一些头部企业已积极响应,从“做产品”走向“做标准”以实现规范化。同样是预制菜大省,山东预制菜产业联盟率先发布我国预制菜标准领域首批关于畜禽类、水产类的团体标准,近期牵头发起重点研发预制菜营养风味品质提升技术研究项目。反观国外,日本预制菜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追溯系统,记录并公开产品的原材料来源、生产过程和质量检测等信息。
跨空间谋合作
开拓预制菜大市场
北抵京津冀、南入澳门、东临长三角、西接古丝绸之路,今年广东省际交流活动很忙。走过全国12个省份,参加10场“南品北上 北品南下”省际交流活动,跨越2万里路,这是广东农业干部张建成的2023工作回忆录之一。南北牵手,粤企跨空间扩市场,敢为天下先。
广东预制菜等特色农产品在河北保定持续走俏,保定的驴肉火烧接连不断运往广东……在保定首衡广东预制菜一条街上,粤冀两地的预制菜、特色农产品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市场上热闹的景象实为粤冀两省创新合作模式、对接交流活动愈发频繁的真实写照。
2023年9月25日,在省际交流合作活动西藏(拉萨)站,广东代表团考察西藏健康茶展示中心。
从南到北,粤品汤汤,交流合作平台推动“粤味”预制菜突破地缘限制,行稳致远。
同样,“最远的鱼”游进了广东顺德,抢滩湾区大市场谋求合作。在3月佛山举行的“预制菜第一展”上,我们看到全国市场大统一,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考菜团”,全省出动的吉林县各市县政府部门和企业代表,不远万里打“飞的”来的法国、希腊等国的客商等。展会通过搭建平台,做大市场半径,满足全国各地客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采购升级需求,促进种与销的结合、农与商的结合,让预制菜卖出“好价钱”。
2023年3月3日,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开幕式当天现场。
拥抱海外市场
直面全球化竞争
2023年,预制菜行业在迎接一个浪:出海浪。业内人士打趣道,国内的内卷,让大家开始寻求出海。那预制菜“出海”的势头有多猛?根据海关数据,1-7月,山东省烟台市实现预制菜产品出口20.6亿元;1-8月,广东省广州海关检验检疫监管出口熟肉制品、烤鳗、酸菜鱼、鱼腐鱼蛋等预制菜约2.3万吨,货值约13.6亿元。
伴随全球贸易的复苏,去海外掘金已经成为大批预制菜企业发展的新方向。我们看到,广东预制菜在多伦多华人超市热卖、预制菜龙头企业安井食品收购英国食品企业布局预制菜出海、年产3000吨的顺德烤鳗8成供应海外、广东和河南先后成立预制菜出海产业联盟......内销外贸“两条腿”走路成为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外国主播烹饪中国预制菜。图片来源:GD today
作为制造业及农业大国,中国预制菜出口在原材料、精益制造等方面都具有优势;预制菜是农产品精深加工产物,延长了农产品的消费周期,更便于储藏和运输,进一步优化在国际市场的流通。此外,中国是全世界海外侨民最多的国家,全球华人华侨约6000万,中式预制菜出口市场天地广阔。
2023年12月29日,顺德预制菜全民乐GO节现场。
潮头登高再击浆,无边胜景在前头。龙年即将到来,在顺德,当地用一种很新的方式跨年,打造预制菜全民乐GO节,让“预制美味”香飘,开启2024年预制菜产业的“新年开门红”。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