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月3日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获悉,该中心团队牵头开展的一项关于局部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获得新进展,这一突破性成果为未来胃癌治疗模式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更久地生存带来新希望。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该研究将为建立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术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新策略提供重要循证医学证据。
根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提供的数据,胃癌是全球第五常见的癌症,由于胃癌早期没有特异性症状,80%中国胃癌患者初诊即处于局部晚期甚至晚期,手术难度高、疗效差,5年总体生存率低于50%。
在中国,80%以上的胃癌患者确诊时即处于局部进展期甚至晚期。目前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已从单一手术模式转变为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团队综合治疗模式,新辅助/辅助治疗模式迅速发展,如何更好地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生存率也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所在。
近年来,多学科综合诊疗策略不断优化,同时,免疫治疗的出现为局部进展期和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契机,以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显著改善了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结局,而局部进展期胃癌仍待其突破,备受关注。
如今,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出现,局部晚期胃癌的治疗从单一手术模式转变为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团队综合治疗模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副主任医师袁庶强介绍,2019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癌多学科团队率先开展了一项Ⅱ期临床试验(NEOSUMMIT-01),旨在评估在术前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下称“联合组”)对比单独化疗(下称“化疗组”)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的病理显著缓解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化疗组。什么是病理完全缓解?袁庶强解释,是指术后的肿瘤组织和淋巴结里没有发现活的肿瘤细胞,“通俗来说,就是肿瘤细胞全杀死了,全没了”。袁庶强称,通常来说,病理学缓解率越高,表示治疗效果越好。
研究团队成员之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王峰介绍,化疗加上免疫治疗之后,能够将病理显著缓解率从20%大幅度提升至44%,达到翻倍的提升效应,并且病理的完全缓解率能够从7.4%提升到22.2%,这两个指标都获得提升,说明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是巨大的。
在安全性方面,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组与化疗组在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率以及治疗相关的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仅有1例患者出现3级以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该研究是全球首个报道的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术期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取得主要研究终点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该研究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彰显了中肿胃癌研究团队在胃癌肿瘤免疫治疗临床研究的引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