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期货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保险+期货”模式服务乡村振兴见实效

2024-01-04 17:48:09 

央视网消息:中国期货业协会今天(1月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期货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全年期货品种累计成交额超过了5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85.01亿手,累计成交额为568.5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0%和6.28%;累计上市期货期权新品种21个,总品种数达到131个。

今年以来,我国期货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品种体系不断丰富,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指引下,新能源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据统计,2023年,光伏产业已成为工业硅第一大消费下游,对工业硅的年需求量约为186万吨,约占工业硅全年消费量的50%,且增长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数据显示,2023年,工业硅期货及期权累计成交量2573.56万手,累计成交额15543.72万元,日均成交量10.63万手,较上市首月增长近3倍;日均持仓量15.81万手,较上市首月增长超11倍。说明了工业硅期货及期权的市场流动性、产业参与度显著提升,逐步形成了公开、透明、连续的工业硅价格信号,指导企业合理安排经营计划。

推进“保险+期货”模式 服务乡村振兴

2023年,我国期货市场继续推进“保险+期货”金融支农惠农模式创新,规模和覆盖面持续扩大,在保障农民收入、服务初级农产品保供稳价、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普惠金融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2023年是“保险+期货”模式试点的第九年,这一创新模式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2023年,共有93家期货公司通过“保险+期货”模式为生猪、玉米、苹果、天然橡胶等18个涉农品种提供了风险管理服务,项目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24个县,覆盖农户539万户次。

2023年3月,大连商品交易所又推出“银期保”大豆种收专项项目,探索通过“保险+期货+银行+龙头企业”凝聚更多金融合力,为农民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如何让银行“放心”贷款?“银期保”提供了解决方案。

大连商品交易所市场发展部负责人 李华:大商所共计开展“银期保”大豆种收专项项目8个,覆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黑河市、鸡西市等传统的大豆主产区,现在的赔付率在140%左右,很好地实现了对农民收入保障的效果。

此外,上海期货交易所在云南、海南两省21县开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覆盖现货由2022年的17.25万吨增至20万吨;郑州商品交易所主打苹果、红枣、花生等特色农产品“保险+期货”项目36个,全年支持项目资金约1.8亿元,同比增加50%,实现县域(乡镇)覆盖21个。

热门评论
打开梅县发布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习近平就伊朗发生严重恐怖袭击事件向伊朗总统莱希致慰问电 2024-01-04 17:07:40
总书记的2023|走过四季 步履不停 2024-01-04 16:24:21
短期内先后感染甲流和乙流?广东专家:可能性并不大 2024-01-03 22:03:28
广州公安通知:1月16日起,取消发放! 2024-01-04 17:50:08
中国网事·感动2023|杨红军:坚守三尺讲台39载的山村教师 2024-01-04 17:48:09
2023年期货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保险+期货”模式服务乡村振兴见实效 2024-01-04 17:48:09
中国网事·感动2023|暴雨中的硬核“铁路蓝”赵阳 2024-01-04 17:48:07
云南大围山“雨林巨人”东京龙脑香果实成熟 2024-01-04 17:47:27
山东泰山:云海日出 蓬勃壮观 2024-01-04 17:46:41
全球连线|“海陆空”看中国制造“链”全球之二:出发!新能源汽车驶向全球 2024-01-04 17:46:40
没看够!下载个梅县发布呗!
梅县发布 权威声音 急速传达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