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眸 2023
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是梅州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过去的一年,梅州大干实干,把推进《梅州方案》作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举全市之力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在加快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2023年12月28日,梅州国际陆港正式挂牌,“梅州-盐田”“融湾号”海铁联运班列成功首发。通过与梅州综保区“区港联动”、无缝对接、协同发展,形成“海铁联运、山海联动”的物流新通道。

中远海运物流梅州分公司总经理 蔡旭臻:下一步我们将与广州港、厦门港、汕头港等港口实现互联互通,进一步解决我们梅州企业出海难的问题。

融湾入海,交通是“必答题”。过去的一年,龙龙高铁武平至梅州段梅江特大桥正式开工,梅龙高铁预计2024年6月通车,瑞梅铁路计划在2027年通车,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加快建设,大丰、平武、平蕉大、梅县至永定等高速公路被列入省高速公路网……梅州苏区正一步步融入湾区“交通圈”。

龙龙高铁总设计师 姚楚峰:武平至梅州段铁路对于整个长三角跟珠三角的联系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条线路现在采用的是(时速)250公里的标准,并具有进一步提速条件。

围绕先行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搭建不可或缺。作为穗梅产业共建的主战场、梅州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核心区,2023年广梅园成绩突出,新引进产业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24.32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35.67亿元。

梅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李汉基:我们新修订了广州市鼓励企业到广梅园投资的产业政策,受众面从原来单一的广州企业扩展到大湾区九个城市,直接推动了像红翔半导体、保轮精密等湾区企业落地。

为吸引更多“金凤凰”,梅州尽心筑“新巢”、固“老巢”。广梅园畲江片区、城东白渡和槐岗车陂片区、广福新铺片区、梅江园、兴宁园等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五个片区建设如火如荼;梅州综保区一期封关运行、二期验收在即;“一园一策”推动10个省级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一个个高质量的融湾平台落成,进一步拓展了梅州的产业发展空间。

平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刘拔:聚焦完善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厂房26.2万平方米。
梅江控股标准厂房项目投资发展部 温巧媚:我们一期2栋厂房共3.4万平方米,现已进驻和洽谈中的企业有7家,进驻率达95%,投产后预计产值可达4亿元。


围绕破解科技创新不足、产业与大湾区联系不紧密的难题,梅州还统筹资源要素,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共建“反向飞地”,打造梅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基地、人才驿站、企业服务和产品展示平台、孵化平台。

建好融湾平台,引进“凤凰”来栖。2023年1-11月,全市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63个,计划投资额597.15亿元,本年累计完成投资118.96亿元。

正大康地(梅州)生物科技常务副总经理 刘利萍:我们总投资是1.6个亿,产能是一年48万吨,在粤东可能是算最大的厂之一。

2023年1-11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43.45亿元,比增31.6%。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增8%,居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增9.3%,居全省第三。抢抓中央预算内投资按西部地区标准补助及最高1:1配套省级补助资金等政策机遇,去年以来全市争取各类资金创历史新高。
联播记者:李卓思、晁豫青
综合:平远融媒
责编:林瑜
主编:刘伟鑫审核:陈福彬监制:钟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