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油腻的?
心理上的不好说,但身体上的确实有点规律:30~35岁左右。
岁月就像个打气筒,把时间变成了肥肉。青春记忆里的校花校草、初恋对象,过了 30再见面,大家都成了圆润松垮的中年模样。
特别是肚子。从翩翩少年到油腻中年,肚子功不可没。
对不住了小李子 图片来源:网络
被生活反复摩擦过的中年人,多少都掌握了一些精神胜利法。毕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逃避和解。
大不了拍拍肚子,安慰自己一句:宰相肚里能撑船。
但生活的残酷莫过于,好不容易和解之后,它还会再背刺一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发现,大肚子的宰相能撑多大的船不知道,但很可能脑子不太好。
肚子越大,脑子越小
腹肌是八块还是一块,切实影响着一个人的身体状态。
之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血脂、血压、癌症等代谢或重疾领域,毕竟没有人会想到,肚子会和半个身子之外的脑子有什么关系。
而现在,科学家们清晰地看到了区别。
同样年龄的人,腹部脂肪(皮下和内脏)更多,脑部图像显示出更小的脑容量。
左侧红色受试者,四肢和腹部有更多的脂肪(亮色区域),大脑更多黑色空间。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
今年 8 月,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等 10个科研机构,纳入了 10,001 名参与者,经过全身核磁、计算机深度学习、回归分析等一通复杂操作后,谨慎得出了结论:
内脏脂肪越多,大脑(灰质、白质等)越小。
不论你胖不胖,肚子大都会对脑子产生影响,越胖的人影响越大。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大肚子对小脑子的影响,很难说不是脂肪细胞发起的“阴谋”。
例如聚集了大量神经元的灰质,它掌控着我们的行为控制、奖赏机制、运动控制。一些特定区域的萎缩,很可能决定了我们的食欲和饱腹感。
当一个中年人摸着肚子,忍不住想点个烤串夜宵,或想偷懒不运动的瞬间,或许就是一场脂肪对脑灰质的微小胜利。
肚子越大,认知越差
脑子,可以说是人体中最会自我激励的员工了。
从出生开始,我们的大脑一直在不断成长、优化,例如前额叶皮层,可能要在 30岁以后才会逐渐进入稳定状态,甚至到了 99 岁,大脑还在持续自我更新。
而中年逐渐大起来的肚子,给刚成熟的聪明大脑来了个“变笨”魔咒。(就好比初入职场,被糟心同事甩了个飞来横锅)
今年 4 月,柳叶刀子刊发表了一项中年人研究,调查了 8769 位参与者后发现,内脏脂肪和 BMI 升高,两者均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内脏脂肪每增加0.27 kg,相当于认知衰老0.7 年。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变笨魔咒的终点是什么?
多少和阿尔兹海默症有点关联。
有研究发现,认知正常的中年人中,内脏脂肪更高的人,大脑区域(右侧楔前叶皮质)中的淀粉样蛋白更多。而后者,正是阿尔兹海默症的早期信号之一。
脑部扫描显示隐藏的内脏脂肪水平较高,神经炎症(黄色)增加
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脂肪,为什么会有如此威力?
它扮猪吃老虎真的很有一套。
脂肪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脂肪存储仓库,它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庞大组织。会通过分泌激素和其他活性因子,帮助调节人体的能量平衡、饥饿和饱腹感,甚至是新陈代谢和炎症反应。
脂肪有好有坏,内脏脂肪就是反派的代表。
它会通过促进胰岛素抵抗、升高炎症等方式,在身体各个地方到处惹事儿,从聪明的大脑,到勤劳的心脏,全都嚯嚯个遍。
即使体重正常的人,腰围过大也会使过早死亡的风险增加近一倍。
胖的是肚子,伤的是全身。
中年人肚子里藏着的,不仅是职场的心酸、家庭的压力,还有一群健康“搅屎棍”。
减肚子高质量中年人的逆天改命
小时候总以为“长大”的秘诀在于头发梳成大人模样。
进入中年才知道,大人可能没头发,真正的秘诀是肚子。只要肚子圆润,就能立刻拥有中年人的油腻成熟滤镜,“班味儿”自动上身。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中年发福是命中注定,一部分讲究“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当代新中年们(其实就是 80、90后),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
在运动中挥汗如雨,是中年最好的去油方式;
拥有几块腹肌,是高质量中年人的标志。
从健康角度,对肚子的要求真不高:男性 90厘米,女性 85 厘米,就是腰围及格线了。
瘦肚子效果是喜人的:变小的脑子还有机会大回来。
聪明的智商再次占领高地,健康状态得到全方位提升,各种慢性病、癌症、死亡风险也会降低。
减掉大肚子,甩掉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臃肿油腻,还有中年生活的疲惫无力。
进入中年,人生在大环境中起起伏伏几经波折,背负的东西越来愈多,逐渐卡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提不起劲儿来。
而身体,或许是唯一能完全由自己把控的“战场”。
好消息是:科学家发现,20~50岁新陈代谢的能量消耗是稳定的。身体里还是曾经那个年轻的自己。
动起来吧朋友们。
每一滴汗水都不会被辜负,释放的多巴胺让人感受快乐。
当累赘的肥肉一点点消失,当掏空的身体重新拥有力量,中年人为未来积累了可贵的“身体资本”,也仿佛找回了曾经活力飞扬的青春。
参考文献
[1]RajiCA,MeysamiS,HashemiS,etal.VisceralandSubcutaneousAbdominalFatPredictBrainVolumeLossatMidlifein10,001Inpiduals[J].AgingandDisease,2023.
[2]Mark,Hamer,G,etal.Associationofbodymassindexandwaist-to-hipratiowithbrainstructure:UKBiobankstudy.[J].Neurology,2019.DOI:10.1212/WNL.0000000000006879.
[3]MinaT,YewYW,NgHK,SadhuN,WansaicheongG,DalanR,LowDYW,LamBCC,RiboliE,LeeES,NgeowJ,ElliottP,GrivaK,LohM,LeeJ,ChambersJ.AdiposityimpactscognitivefunctioninAsianpopulations:anepidemiologicalandMendelianRandomizationstudy.LancetRegHealthWestPac.2023Feb14;33:100710.doi:10.1016/j.lanwpc.2023.100710.PMID:36851942;PMCID:PMC9957736.
[4]DolatshahiM,CommeanPK,RahmaniF,LiuJ,LloydL,NguyenC,HantlerN,LyM,YuG,IppolitoJE,SirlinC,MorrisJC,BenzingerTLS,RajiCA.AlzheimerDiseasePathologyandNeurodegenerationinMidlifeObesity:APilotStudy.AgingDis.2023Aug3.doi:10.14336/AD.2023.0707.Epubaheadofprint.PMID:37548931.
[5]AdiposeTissue(BodyFat):Anatomy&Function
[6]TakingAimatBellyFat-HarvardHealthPublishing-HarvardHealth
[7]N Engl J Med 2008;
359:2105-2120DOI:10.1056/NEJMoa0801891
[8]Bohon,C.,Garcia,L.C.&Morton,J.M.ChangesinCerebralCorticalThicknessRelatedtoWeightLossFollowingBariatricSurgery.OBESSURG28,2578–2582(2018).https://doi.org/10.1007/s11695-018-3317-6
[9]RyanDH,YockeySR.WeightLossandImprovementinComorbidity:Differencesat5%,10%,15%,andOver.CurrObesRep.2017Jun;6(2):187-194.doi:10.1007/s13679-017-0262-y.PMID:28455679;PMCID:PMC5497590.
策划制作
来源丨本文授权转载自丁香医生(ID:DingXiangYiSheng),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作者丨栗子阿孙
审核丨邓潇斐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