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美女“巡逻兵”,创办了广州首个城中村警网融合工作站

2024-06-18 12:37:40 






在荔湾区海龙街道凤池社区,提起李嘉晖,无人不知晓。这位头扎利落马尾辫,身穿醒目红色马甲的80后女子,每天风风火火穿梭于社区之中,马不停蹄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她,被居民们称为美女“巡逻兵”。李嘉晖走街串巷,不但给居民们解决生活上的小问题,而且还给海龙街道凤池社区解决了治安大难题——2023年,在海龙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创办了全广州市第一个在城中村建立的警网融合工作站。

《大爱有声》系列融媒策划“寻找社区红人,发现邻里之美”,本期走进荔湾区海龙街道凤池社区,带你认识这位80后美女“巡逻兵”李嘉晖。


对症下药!首创广州城中村警网融合工作机制

“嘉嘉!嘉嘉!过来吃龙船饭了!”村民林苏潜叫住了正在路上巡逻的海龙街道凤池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嘉晖,热情地邀请她去祠堂吃龙船饭。李嘉晖和村民的关系特别好,几乎每碰到一个村民,她都能讲出和这位村民相处的经历。

李嘉晖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发生在林苏潜身上的“惊险”故事。林苏潜平日喜欢小酌两杯,有一次酒醉正酣,误点了手机的诈骗信息,甚至被骗子一步步引导到操作转账的界面,触发了反诈报警系统,社区驻点民警收到信息提醒,立马通知李嘉晖,让李嘉晖马上联系林苏潜。无奈林苏潜已经醉得不省人事,没有接听电话,李嘉晖上门找他也没有回应,于是,李嘉晖又火急火燎地赶回居委会查找户册,联系他的儿子,让他马上回家劝阻林苏潜转账。在驻点民警、李嘉晖和儿子一番努力下,终于找到了村民林苏潜并阻止其转账,避免造成财产损失。“如此‘丝滑’的案件处理主要得益于警网融合工作机制,我们可是全广州第一个的城中村警网融合工作驿站!”李嘉晖自豪地介绍道。



李嘉晖介绍,凤池社区创办警网融合工作驿站的初衷,来源于她和同事们每日的巡逻。社区老年人口多,当地村民对于外来事物、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较低,所以要取得居民的信任必须要做大量的走访工作,而这里常住人口约1.17万人,其中来穗人员9192人,出租屋1.22万套,是海龙街人口密度最高的城中村社区,外来人口多,人口流动性强,管理难度较大。“2022年的时候,我们还被荔湾区戴了‘帽’”,人员密集,涉盗抢案件高发,治安问题尤为突出。

李嘉晖在刚开展凤池社区治理工作的时候碰到了不少困难,她说:“我和居委会同事在巡逻的时候遇到不少村民向我们求助,当我们着手为他们解决的时候发现,信息联通对接工作往往要花上大量的时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有较大的信息壁垒,工作效率不高。”在每日的巡逻中,她更发现,社区居民遇到问题时往往要寻求多部门协助解决,要跑派出所、居委会、法院...... 而以往这些单位往往“各自为政”,李嘉晖想,可不可以多方联动,社区事务由“独自撑篙”变成“众人划桨”呢?经过她的提议和努力,在海龙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广州第一个城中村警网融合工作驿站应运而生。


在社区巡逻并为村民解决困难,是李嘉晖的日常工作

在社区巡逻并为村民解决困难,是李嘉晖的日常工作




落地生根!警网融合工作站助力社区治理

凤池社区警网融合工作站探索建立“1234”警网融合工作机制,即打造“一个站点”、建强“两支队伍”、推进“三个融合”、强化“四个联动”,利用警网融合平台数字化和联动机制,助力社区管理。

“自从引入了警网融合工作站后,我们要求村内所有租客都必须来到凤池社区党群服务驿站进行人脸信息录入,做到数据清、情况明。”李嘉晖介绍警网融合的具体情况:“我们工作站还有社区法庭的功能,围绕继承、赡养、家庭纠纷、妇女权益等问题,大力解决和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如今,警网融合已试行近两年,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凤池社区共接报案件类警情29宗,同比下降39.58%,其中盗窃类16宗,同比下降20%;诈骗类7宗,同比下降58.82%。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也大幅提升,社区氛围更加和谐稳定。凤池社区充分发挥网格员的作用,网格员通过定期巡查、信息收集、问题上报等方式,实现对社区各个角落的全方位覆盖和精细化管理。说起这份“成绩单”,李嘉晖一脸骄傲。


凤池社区警网融合工作站

凤池社区警网融合工作站


“力往一处使,这点特别重要。各方的力量联合起来,社区治理工作自然就不难开展了。”随着警网融合平台数字化和联动机制的应用,凤池社区以民警+网格长/网格员+党小组成员+其他社区力量的模式,针对性地对网格内管理进行人员配置和补充。李嘉晖以社区内的一个特殊群体二房东举例,据不完全统计,凤池社区内90%的房屋是出租屋,而这些出租屋几乎都由屋主整栋出租给二房东,再由二房东分租出去,二房东经常和租客打交道,因此,二房东也是社区治理的关键力量,也成为了“其他社区力量”的突出代表。


民警定期给社区内的二房东开会

民警定期给社区内的二房东开会



二房东为什么会愿意主动配合社区工作?李嘉晖以一次工作经历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凤池社区内仍有不少人开摩托车,凌晨时分,摩托车的引擎声、喇叭声十分扰民,不少租客向二房东投诉,二房东只能转而向社区网格员求助。后来我们想了一招——在村道里铺设减速带,摩托车驶过减速带时必须停下减速,引擎声变小,司机也不会再按喇叭了。”这招果然有效,租客几乎没再就此事投诉,二房东们也对社区居委会的帮忙表示感激,李嘉晖说:“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只要二房东需要我们提供帮助,网格员、社区驻点警察马上配合,尽力解决,长此以往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开花结果!警网融合工作机制助推公益事业发展

“1234”警网融合工作机制中的“4”是指强化“四个联动”,耕好基层治理“责任田”,实现走访服务联动,按照“每日一巡查、每周一汇总、每月全覆盖”的原则,每月开展联动走访。李嘉晖带着我们走街串巷,边走边说:“不巡逻是发现不了问题的。”她指着居民楼边上的电线:“你看!这些电线之前都掉下来了,我看到之后马上通知所属部门过来修整,不然就太危险了。”


修整后村里的线路虽杂,但杂而不乱

修整后村里的线路虽杂,但杂而不乱


走访是李嘉晖的工作日常,80后的她被居民称为美女“巡逻兵”,而她更在走访中发现了美:“这家沐哺堂很有意思,发现它的过程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很神秘,白天关门闭户,晚上才开门,日常也不做生意。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于是李嘉晖故意守着等到它开门,然后进去一探究竟——原来那是一家艺术工作室,由于老师们习惯在傍晚时分才开始搞创作,所以白天几乎不开门。店内设计古朴淡雅,墙上挂满了书法字画,地上摆着不少雕刻作品。李嘉晖和工作室的老师交流后惊喜地发现,有几位非遗艺术工作者一直常驻工作室。

李嘉晖的心思马上活络了:“凤池卧龙!没想到我们凤池社区居然有这样的好地方!公益活动可以搞起来!”她主动邀请工作室的老师一起合作,在社区内举办公益文化活动。沐哺堂工作室负责人说:“书记很有心,找来了村里的小朋友、老人一起来参加活动,了解非遗文化。过年的时候,居委会也会邀请我们写春联送给村里的租客,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日复一日的走访工作并没有让李嘉晖觉得苦闷,反而让她惊喜地发现了社区之美,顺势助推社区公益事业发展。


沐哺堂的书法老师为凤池社区题字

沐哺堂的书法老师为凤池社区题字




李嘉晖代表社区为村民们送“福”

李嘉晖代表社区为村民们送“福”


“和谐春风人心暖,以民为本气象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居委会办公室里挂着村民们给李嘉晖和她的同事送来的书法作品和锦旗,毫无疑问,那是对于社区治理工作的肯定。李嘉晖说,目前警网融合的联动机制范围虽然已经囊括各社区力量,但是社区居民群众参与度还是不够高,下一步,她将继续将巡逻和走访进行到底,深挖社区“新力量”,打造更美、更红社区!她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创办了全广州第一个城中村警网融合工作站,在社区治理方面也要勇争第一!”




海龙街道凤池社区美景

海龙街道凤池社区美景






采写:陈嘉慧

照片:王凯添(实习)、潘思颖(实习)、受访者提供

视频拍摄:王凯添(实习)、潘思颖(实习)

视频剪辑:王凯添(实习)、潘思颖(实习)

编辑:陈嘉慧、梁俊祺


热门评论
打开梅县发布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央视快评】继续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 为同心共圆中国梦广泛凝心聚力 2024-06-18 12:37:08
即将启用!中山→深圳机场50分钟直达 2024-06-18 08:21:50
记者直击梅州抗洪一线,省应急管理厅调派直升机救援。 2024-06-18 12:47:28
记者直击梅州抗洪一线,救援物资已抵达受灾地区。 2024-06-18 12:47:16
瞭望 | 让物流在地下流动 2024-06-18 12:43:17
瞭望 | 提升地下空间韧性 2024-06-18 12:43:12
这个美女“巡逻兵”,创办了广州首个城中村警网融合工作站 2024-06-18 12:37:40
高温“控场”,热!多地细化服务及时保障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 2024-06-18 12:35:28
“甜蜜”产业激活“流量密码” “鼓”了村民腰包 “串”出乡村致富路 2024-06-18 12:33:52
战高温 高空作业保供电 2024-06-18 12:25:28
没看够!下载个梅县发布呗!
梅县发布 权威声音 急速传达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