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替,盛景维新。乙巳蛇年春节即将到来,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浓浓年味,大江南北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
穿越历史长河,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和共有的文化符号,是历史传统、亲情伦理、家国情怀的集合体,驻留在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凝聚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温润着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国年特有的韵味与意义。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祝愿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祝愿伟大祖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繁荣昌盛。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祝愿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祝愿伟大祖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繁荣昌盛。
总书记强调: “‘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是民生大事,现在物质丰裕,过年团圆更要让大家吃得好、吃得健康”“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扎实做好关心困难群众、春运调度、保障市场供应、丰富文化生活等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平安祥和的节日”。
总书记对人民福祉念兹在兹,真挚的人民情怀让人倍感温暖。
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浓浓的年味,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
有国才有家,每个人都与国家共命运、同荣光。国家繁荣昌盛、和谐安宁,人民才会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国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率先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外贸进出口突破9万亿元,区域创新能力全国8连冠。
虽然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完全有底气、有信心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我们欢欢喜喜过大年,对经济发展也带来拉动,更有信心迎来国家不断走向富强,更有志气创造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的新景象。
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浓浓的年味,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
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节日。
祈福纳祥的期盼、万家灯火的相聚、山迢水远的思念,承载着人们对家庭和亲情的深深眷恋。一年又一年,人们的亲情永不淡漠。一年又一年,无数在外地工作的人迎着春运客流高峰、跨越千山万水回家过年。
千家万户买年货、贴春联、挂灯笼,守岁祈福、拜年贺岁,传承悠久的年俗,浓厚的年味弥漫在城市乡村,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亲情血浓于水,像一条纽带将人们内心最温暖的情愫凝聚在一起,共同享受这个中华儿女一年中最盼望、最重要、最深情的节日。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人生最暖是阖家团聚、围炉夜话”“过好春节意味着新一年有一个好的开端,家家户户幸福生活、老老少少开心快乐,就是人间美景”……这些话儿浸透着人们最温馨的情感和最深情的期望。
中国农历蛇年春节将至,以春节为主题的庆祝活动和文化体验活动在多国举行。
“中国年”成为“世界节”,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骄傲。
节日是集中展现一个民族精神、文化风貌的主要窗口。不久前,“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申遗成功,中华文明融入世界,体现了春节从“中国年”到“世界节”的广泛传播和普遍认同,反映了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影响力。
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与新时代的中国生活相结合,展示的是一个全面、立体、生动的中国图景,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创造更多文明对话、合作发展的空间。
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浓浓的年味,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春节是充满新希望的节日。春节到来,意味着新的春天又来到人间。放眼岭南大地,正是姹紫嫣红好时节,欢欢喜喜迎新年,我们真诚祝愿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撰文:广播融媒中心评论员 牛日成
图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