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4 15:32:41
“以前村里的摩托车、自行车经常被盗,现在根本不用担心了。”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村民刘大妈说。
近年来,大埔县紧紧围绕打造梅州“平安之乡”先行地目标,学习借鉴“枫桥经验”,走出了一条“政治强引领、法治强保障、德治强教化、自治强活力、智治强支撑”的“五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之路。
据悉,2018年、2019年、2020年,大埔县连续三年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位居全省、全市前列。2021年12月15日,大埔县更是荣获“2017年-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称号。
政法委牵头,公检法司联合作战,“平安大埔”建设一步一脚印。
一站式服务为基层自治增添光彩
走进大埔县百侯镇一站式服务基地,派出所、司法所、社工站排列其间,百侯镇率先实现基层服务的便捷化。2021年,该模式在大埔全县得到了推广。
“有问题找‘涌哥’。”百侯镇派出所有一块响亮的名片,一支45人的队伍成为了基层自治的“生力军”。
2019年,为实现该镇山林山地纠纷、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债权债务纠纷等不升级,在当地工作近十年的派出所教导员刘万涌牵头设立了“涌哥调解工作室”。
“义务调解队由村支部书记、治保调解员、宗亲理事会会长组成,能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发现村里面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去把矛盾化解在村一级,做到矛盾不上交。”刘万涌说。
百侯镇派出所刘万涌。
据悉,今年以来,“涌哥调解工作室”已成功调解了全镇60多起纠纷。“调解队成立后,镇上没有发生过民转刑的案件。”他说。
同时,司法所建立协调调度机制,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我们将全镇划分为55个网格单元,配备55名网格员及‘综治E通’智能设备,形成了网格员线上排查、综治中心下达处理指令各相关部门协同处理的矛盾纠纷协调调度机制。”百侯镇司法所所长林小林说道。
“我们会积极开展社区活动,比如说针对青少年设计了以兴趣为主的理财小组和折纸小组、性教育课堂,针对敬老院内的老人,设计了冬至、新春、以及义剪这种更有节日氛围、更能缓解老人寂寞心里的这种活动。”百侯镇社工站站长黄小清说。
此外,为引导居民提高自治意识,调动群众参与家乡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百侯镇还在侯南村推行“巷长制”、百侯社区推行“楼长制、街长制”。
目前,大埔县各镇(村)还实施“新乡贤工程”,大力发挥“党小组+村民自治组织”“村两委+乡贤参事会”“社工+志愿者”和“乡贤+普法”模式的叠加效应。
百侯镇巡逻中的民警。
智慧化治理保障群众安全
“每个巷口都有监控,出门根本不用担心遇到坏人了!”侯南村村民刘大妈感慨道。
为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大埔县大力加强智慧新警务建设,通过深化“中心+网格化+信息化”“雪亮工程”“平安万家”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和心理服务平台建设。
据大埔县委政法委二级主任科员邓声河介绍,目前,大埔县完成了各类视频监控建设7516路,实现县、镇、村三级综治视联网终端建设全覆盖,100%的村(居)接入视频监控资源,并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治安防范。
大埔县视频监控系统。
此外,大埔县积极运用大数据打击电信诈骗。
9月29日,大埔县湖寮镇居民陈某接到一位自称“银行客服”的人打来电话,对方诱骗其安装app,并发送短信验证码。大埔县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监测到这一诈骗信息,立马发出预警。接到预警,当地反诈民警迅速拨通陈某电话,发现其电话一直处于通话状态。于是,民警果断出警,上门开展劝阻工作。
据了解,近年来,大埔县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资源优势,精准识别疑似线索,及时预警发现潜在受害群众,确保精准劝阻,同时深化源头治理。
“今年以来,大埔县共侦破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71宗,打掉涉诈犯罪团伙、窝点各21个,抓获涉电诈、黑灰产犯罪嫌疑人84人、刑拘81人、逮捕43人,及时止付挽损76.8万元,追回被骗资金19.6万元。”大埔县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张俊怡说道。
治安防控是基础,智慧便民服务是提升。
大埔县公安局创新公安窗口服务受理模式,打造了县级公安机关智慧办证大厅,助推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大埔县法院全力推进司法公开“四大平台”建设,设立网上立案窗口,开通“粤公正”微信小程序,打造无诉讼示范村,切实减轻群众诉累;大埔县检察院依托12309检察服务大厅和网络平台,提供“一站式”检察服务,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以德促治提升治理水平
走进大埔县湖寮镇莒村村,一座崭新的牌坊伫立在村口。“这是前段时间,‘铁笔老人’李宗旺夫妇捐资40万元修建的。”莒村村村支部书记陈增金说。
据他介绍,莒村村设立的梅州首家“功德银行”,该村把它命名为长寿功德银行。
除了设立“功德银行”外,当地还设立了“功德簿”。借鉴现代银行管理体制,捐资多者记录在长廊刻碑,捐资少者则写在“功德簿”上,捐资款项用于村内公共设施建设、养老助残、扶贫助困、奖教奖学等。
“将功德事迹永久记载在这,可以培养村民良好的道德风尚,发扬优良风气,同时教育后人多做公益事业。”陈增金说。
以德促治,大埔县充分发挥德治的融合、引导、教化等功能,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另一方面大埔县通过德润乡风,利用建设文化祠堂和创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绘等。
莒村村设立的梅州首家“功德银行”。
“平安大埔”的建设,党建为引领。据了解,大埔县强化红色基因,由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带头参与,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和先锋模范作用。
法治是保障。大埔县引导干部群众树牢法治思维,同时,以加强普法宣传为重点,县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基层司法员、人民调解员、公证员等专业人士走进机关、企业、村(社区)、校园,为广大干部群众宣讲法律知识,进一步培育了基层法治理念。
“五治融合”,只为平安,梅州大埔县一直在行动。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