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换一张

军爱民 民拥军!大埔以双拥模范县创建为抓手,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2022-06-20 21:57:43

大埔是广东省首个原中央苏区县,有着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近年来,大埔县扎实推进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全面落实拥军优属政策,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关系,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浓厚双拥氛围。

凝聚合力 夯实双拥工作基础

“喜报!喜报!”今年以来,大埔这片红色的沃土捷报频传——现役军人张宝龙、杨辉、蔡仕朝、郭广朋荣立三等功。在阵阵锣鼓声中,大埔县人武部等相关部门到立功军人家中,为家属送上喜报和慰问金。

慰问的是军属,激励的是军心。“送立功喜报慰问现役军人家属,仪式虽简,但意义重大,通过这项活动,不仅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良好氛围,不断激发官兵建功军营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大埔县人武部相关负责人说道。

近年来,大埔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并落实党委议军会议和军政座谈会议制度,及时解决双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夯实双拥工作基础。

同时,为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不断提升优待服务保障水平,激励广大现役官兵安心服役、建功军营,大埔县落实各级辖区内退役军人经常性、全覆盖联系制度,扎实推进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和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星级示范创建工作,星级达标率100%。其中,三河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入选“全国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进一步巩固发展退役军人服务体系“五有”“全覆盖”成果,实现从“有”到“优”。截至目前,大埔两次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累计用于优抚对象的经费支出两千多万元,切实为双拥创建工作提供保障。

加大宣传 拥军氛围愈加浓厚

“革命先烈是一道曙光,激励后代要勇于担当,勿忘昨天苦难与艰辛……”《浴血三河铸军魂》的嘹亮歌声在大埔县三河坝八一红军小学教学楼里回荡。

组织开展征兵宣传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到军营实现梦想,树立携笔从戎的成才之志;组织民兵国防教育宣传队走进校园开展宣讲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学生们的血液之中,筑牢青年学生爱国爱党、崇军尚武意识……今年以来,大埔县坚持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作为打牢社会基础和推进全民参与拥军工作的根本任务,结合重大节日、年度征兵、学生军训等时机,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据悉,2021年,大埔县共组织开展重要节点祭扫活动35场,参与人数约1200人,接受国防教育群众约3万人,参加军训学生2926人次。

走在大埔县城的街头,一幅幅双拥宣传公益牌广告牌引人注目;车站、医院、商场等窗口单位,“军人优先”等服务标牌随处可见……随着双拥宣传覆盖面不断扩大、形式更加丰富,大埔新时代双拥工作有了新气象,“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双拥氛围也更加浓厚。

精准服务 拥军优属更贴心

“从刚到大埔的无所适从,到现在开心地和丈夫一起生活,并能够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大埔县对我们随军家属的关心和关爱。”大埔县湖寮镇卫生院职工马燕说。马燕是一名军嫂,与丈夫自恋爱以来聚少离多。2018年,为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马燕做出了离开家乡跟随丈夫来到大埔这一重要决定。“从熟悉的地方搬到陌生的环境,最担心的还是就业问题,没想到跟地方政府沟通对接后,他们很快就把一项项服务、政策送到了我的面前。”马燕说,如今她如愿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自己也将在新的岗位上展示好军属风采,以实际行动为大埔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大埔县拥军优属的生动缩影。“后代、后路、后院”是官兵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大埔县始终把拥军优属工作列为议军会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党委统管、政府主抓、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各方合力抓建”的良好格局,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广大军人家属在社会生活中享受到真真切切的优待。截至目前,大埔县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加大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的问题解决力度,共下发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退役补助金253万余元。落实设立15个岗位进行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编制定向招聘,确定3家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有效拓宽就业渠道。关心关爱英烈后代,为全县11名烈士后裔发放助学金近5万元。

来源:掌上梅州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