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7 19:45:15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大雪过后,天气会越来越冷。冬意渐浓,阴气盛行,阳气萌发。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养生方法也应随气候变化而不同。
起居规律运动适度
大雪时节养生应遵循《黄帝内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保证充足睡眠。早睡可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的温热;晚起可养阴气,待日出而起,可躲避严寒,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生机勃发做好准备。人们最佳的作息时间应是晚上10点至第二天早上6点,早睡晚起也是在此基础上微调。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另外,天冷也要注意开窗通风。
大雪节气天气寒冷,风寒之邪容易损伤人体,故应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应保护好胸腹和关节部位。因为胸部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内阳气,从而引发心脏病;而腹部受寒则易引起胃肠疾患。
除了胸腹之外,颈肩和腰腿部也是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颈肩部受了风寒后,肌肉容易痉挛、疼痛,甚至还会牵扯到背部;腰为肾之府,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腰部受寒冷刺激,易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缓,引起腰部疼痛;腿部受寒则腿部肌肉容易发生收缩、痉挛,甚至引发膝关节炎。
大雪时节天气寒冷,人体各器官系统保护性收缩,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弹力和伸展性降低,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身体容易发僵,不易舒展。如果不做热身活动就锻炼,往往会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因此,大雪节气健身锻炼,首先应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
晨练不宜过早。冬季户外运动时,最好选择早上太阳出来之后的8点至9点,或者下午4点到5点之间进行。冬季锻炼时,不建议大汗淋漓。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耗气伤阴,反而不利健康。建议中老年人运动时要把握好尺度,锻炼时以感觉不吃力,微微出汗为宜,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之类的运动。
食疗进补情绪平和
大雪时节饮食宜“进补”,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由于气候寒冷,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低谷,趋于封藏沉静状态,人体的阳气内藏,阴精固守。同时,大雪时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因此,适当进补不仅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还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为来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雪节气时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食补是冬季进补的主要方法,用更多的能量满足机体的需要。因此,冬天应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糖、脂肪和维生素的食物,以补充因天寒而消耗的能量。也宜常食羊肉、牛肉、鸡肉、虾仁、桂圆、大枣等食物,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产生的热量多,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尤宜。
一些身体虚弱的人在食补的同时,也可以用补肾延年的药物进补,宜选择的中药有:紫河车、蛤蚧、杜仲、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枸杞子等,可和肉类一起做成药膳食用,也可将以上中药浸泡成药酒,在寒冷的大雪时节适度饮用,可滋补肾阳,温通血脉,促进血液运行,帮助人体抵御寒气。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代表食物有鲜枣、猕猴桃、柿子椒、番茄、柑橘以及柠檬等。摄取大量维生素C能明显减少因寒冷而导致的直肠温度下降,并可缓解肾上腺的过度应激反应,增强身体对寒冷的耐受性。
大雪时节要情绪平和,以静养为主,保持心境清静,宁神定志,以顺养初生的阳气。保持良好的修养,做到豁达宽宏、谦让和善、生活知足、精神畅达。工作、学习之余多听音乐,多做一些休闲娱乐,以振奋精神。
来源:梅州日报
编辑:曾 煜
责编:罗忠明
编审:蓝建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