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蕉岭百问42】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寨土楼”,有哪些方面值得研究?

2024-07-23 15:37:02 


栏目语

生于斯,长于斯,寿乡蕉岭,我美丽的家乡。你爱蕉岭,熟悉蕉岭,但是你真的了解蕉岭吗?当你走进《志说蕉岭百问》,你是否会意识到,关于蕉岭的一切,位置、境域、自然、人文……竟然有些出乎你的意料?

《志说蕉岭百问》由县地方志办主编,蕉岭融媒在“长寿蕉岭”微信公众号、蕉岭发布app客户端逢周一至周五上午推出,为你带来别样视觉的蕉岭。

石寨土楼


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寨土楼”,有哪些方面值得研究?

石寨土楼坐落在南磜镇石寨村,该村共有两座土楼,一座是“方楼”,为郭姓五世祖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7);另一座称“树德楼”,为郭姓十世祖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3)。

石寨土楼历经四百余年,它的建筑目的很明确。客家先祖由外地迁徙而来,当时地处山野,民不聊生,盗贼四起,郭姓先祖为抵御土著进攻和防盗贼抢劫而兴建成坚固的四方楼宇,人称土楼。

两座土楼毗邻,方楼呈四方形,楼为三层,高13米,旧方楼有3厅、75房,建筑面积3060平方米;“树德楼”亦四方形楼,有6厅、58房,建筑面积2388平方米。土楼为泥土夯筑成墙的土木结构楼房,建筑材料是就地取材的山石、黄土、杉木、石灰沙、瓦等,墙厚1米,楼上的窗户用石条制成,形状细长。楼的东南端和西北端各有一雕楼,亦称炮楼,为方形柱状建筑物,高出原楼3米左右。长方形窗眼为枪眼,可由此射击御敌,亦可作眺望,居高临下控制土楼四周。土楼只有一个大门,用特大的木料制成,门框厚约20厘米,门板厚10多厘米,用铁皮钉面,以防火攻。尤为奇特的是,门顶从二楼斜挖4个嵌以竹筒的孔,称护门孔,倘有敌攻门,可往下打枪,或灌注热水。相传太平军余部康王汪海洋率兵退至石寨村时,曾在此楼固守。太平军在二楼架起大锅,边煮开水边从竹筒倒下,清军不敢近前攻门。楼内地下中间有一口水井,供居民饮用。石寨土楼具有通风、采光、防风、防兽、防火、防盗等多种功能,而且有经济实惠、施工简便、经久耐用等优点。土楼时逾300多年,岿然屹立,可见其坚固。在土木建筑史上有重要参考、研究价值。石寨土楼,经省政府批准,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客家历史起源(一)


客家人,又称为客家民系,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华夏民族——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交流的首要语言是客家语,客家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能和古代韵书记载的发音对应,而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亦被誉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为华夏历经岁月之瑰宝。

全世界的客家人数达1亿人。

学术界有人对“客家人”作出界定:凡具有客家血统、客家文化素质和客家认同意识三项要素中任何两项的人,都是客家人。“客家血统”是指祖宗是客家人;“客家文化素质”最主要的是能说客家语,能稳定适应客家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客家认同意识”即承认自己是客家人。又据王洪友概括: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汉民族的独特稳定的客家民系,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独立稳定的客家语言、文化、民俗和感情的心态(即客家精神)。由是符合上述稳定特征的人,就叫做客家人。

客家历史起源(二)


客家,或称客家人、客家民系,在四川称为土广东人,是南方汉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人的说法起源于广东四邑地区,是当时的四邑族群对粤东迁来的族群的一个称谓。秦朝末至宋朝初,黄河流域汉族居民数次从北方南迁,抵达粤、闽、赣三地交界处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人。此后,客家人从闽粤赣边区等地大量外迁到大陆各省乃至世界各地。

客家人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海南、浙江等1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 180多个县(市),广东省本地客家人数达到2500万左右,占到广东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约600万人分布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约1500万人分布在除中国外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毛里求斯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起源于几百年前客家人的下南洋运动),客家语也是当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惠州、梅州、赣州、龙岩、河源、韶关、贺州、玉林、防城港、沙巴州、新竹是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城市,梅州、赣州、汀州、惠州被誉为“客家四州”。而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称为“客家祖地”。广东的梅州则因其是客家人最主要聚居区之一而被称为“世界客都”,广东的河源则被称为千年“客家古邑”,惠州则被称为“客家侨都”。

客家为汉族的一个民系或“族群”。一般而言,客家人是始于秦朝末至宋朝初的南迁汉族人在闽、粤、赣交界地区,因此“客家”的说法是作为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也是作为一种文化的概念——信奉勤俭,注重知识及教育,客居世界各地而不忘本。


来源:蕉岭县地方志办

编辑:徐钦伟

编审:夏新颂

终审:郭小静

蕉岭县融媒体中心矩阵▼

免责声明

凡本号有标注“出品:蕉岭县融媒体中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本号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以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获授权的媒体在使用时请注明“来源:蕉岭融媒”,违者本号将依法追究。

热门评论
打开蕉岭县融媒体中心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投资14.64亿!国道 G205线蕉岭县樟坑至蕉华段改线工程获批 2024-07-23 14:44:13
黄宁生率调研组来蕉调研并参加人大代表集中履职月活动 2024-07-23 10:03:03
【志说蕉岭百问42】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寨土楼”,有哪些方面值得研究? 2024-07-23 15:37:02
我县支援力量民兵分队集训拉开帷幕 2024-07-23 09:26:53
省自然资源厅调研组来蕉,坚持科学规划,强化土地资源利用 2024-07-23 10:02:15
助力灾后重建,蕉岭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启动! 2024-07-23 10:03:23
大暑夏正浓,解湿祛暑是关键 2024-07-23 10:02:27
注意绕行!G25长深高速此路段临时封闭 2024-07-22 10:44:31
“新”动大湾区 2024-07-22 16:49:54
限高!限宽!限重!此路段实行交通管制→ 2024-07-22 17:03:15
没看够!下载个蕉岭县融媒体中心呗!
蕉岭县融媒体中心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