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答好脱贫攻坚“收官卷”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10月17日是国家扶贫日。近年来,梅县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精准发力推进脱贫攻坚,使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32个省定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我区加快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道来到白渡镇悦来村的水稻种植基地,只见成片的稻田非常壮观,水稻长势非常喜人。该村扶贫干部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悦来村在预防群众返贫、巩固脱贫成果上持续发力,盘活一百多亩荒田进行复垦,发展水稻种植。
【驻悦来村扶贫第一书记 林国康:这个基地大概是140亩,投入了13500的资金,发展这个产业,也是我们为了与乡村(振兴)进行衔接,增加我们的集体收入。预计明年我们悦来村将达到18万以上的村集体收入。】
据了解,悦来村曾是省定贫困村。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扶贫单位的帮扶下,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下来,该村将在乡村产业上持续发力,推动乡村振兴。
【悦来村村民 叶玉珍:以前非常艰苦,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现在村里也建设得挺好的。】
【悦来村党总支书记 李洁清:依靠我们的水稻基地、光伏这些产业去助力我们的乡村振兴,把我们的悦来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悦来村的变化是我区脱贫攻坚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不断强化政治引领,突出产业帮扶,大力发展金柚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烟叶、鸡肉菌、金线莲、木耳等特色种养,推动产业帮扶“处处开花”。同时,我区找准特色优势,梅南镇水美村立足红色资源,打造红色爱国教育示范点;城东镇玉水村发挥厨师人才优势,主动对接“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相关政策,成功创建首个“广东厨师之乡”。
【城东镇玉水村村民 郭雪珍:幸好政策这么好可以帮扶,现在生活好很多了。】
【驻玉水村扶贫第一书记 罗明翔:利用我们玉水现有的厨乡文化大力发展我们的厨师产业,把我们的厨师培训和餐饮这一块做起来。】
同时,我区还抢抓“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的脱贫致富机遇,全面推进32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引导9个省定贫困村申报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探索“一地多用、一地多产”的立体种养模式,大坪镇三台村的“林下养鸡”项目、水车镇鹅峰村的食用紫灵芝和鹿角灵芝种植项目,石坑镇七朱村的“园内养鸡、鸡粪养园”立体循环种养产业等“开花结果”,走出一条条新时期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接下来,我区将继续强化政策落实,强化靶向发力,强化防返贫监测,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努力奋斗。
记者:李小冰 沈嘉诚 实习记者:陈嘉霖